[实用新型]柴油机喷油器电磁阀保护帽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18680.5 | 申请日: | 2007-02-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13505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1-30 |
发明(设计)人: | 张英;李士振;任忠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M51/06 | 分类号: | F02M51/06 |
代理公司: | 潍坊正信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赵玉峰 |
地址: | 261001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柴油机 喷油器 电磁阀 保护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柴油机上的一种辅助装置,尤其是涉及一种可用于保护柴油机喷油器上电磁阀的柴油机喷油器电磁阀保护帽。
背景技术
现有的电控喷油器柴油机的喷油系统多采用高压共轨系统供油,如当前使用比较普遍的欧III柴油发动机。电控喷油器柴油机的喷油器的工作是由安装在喷油器上的电磁阀来控制的。目前电控喷油器柴油发动机喷油器上的电磁阀部分大多暴露在外面,比较容易受到外界物体的碰撞而导致损坏,并且喷油器电磁阀上的线束之间也会发生接触,影响了喷油器的正常工作,影响了柴油发动机的正常运行。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种柴油机喷油器电磁阀保护帽,它不仅安装方便,而且有效的保护了柴油机喷油器上的电磁阀,避免了电磁阀上导线束之间的相互接触,保证了柴油发动机的正常运行。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柴油机喷油器电磁阀保护帽,包括可固定在柴油机喷油器上电磁阀外侧的管状帽体,所述帽体管腔内设有可将与喷油器电磁阀连接的导线束分开的线束分隔装置。
做为一种改进,所述帽体包括一端可套装固定在柴油机喷油器上的第一管体,第一管体另端设有与其构成一角度的第二管体,所述线束分隔装置设置在所述第一管体内。
做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线束分隔装置包括管腔内壁两侧分别设有的线束分隔管。
做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的帽体为采用耐油橡胶材料制成的帽体
上述技术方案的柴油机喷油器电磁阀保护帽,由于是采用了包括安装在柴油机喷油器上电磁阀外侧的管状帽体,在帽体管腔内设有可将与喷油器电磁阀连接的导线束分开的线束分隔装置,通过安装在柴油机喷油器上电磁阀外侧的管状帽体,有效的保护了喷油器电磁阀,并通过帽体管腔内设有线束分隔装置,将与喷油器电磁阀连接的导线束分开,从而避免了电磁阀导线束之间的相互接触,保证了柴油发动机的正常运行。帽体采用包括一端与柴油机喷油器连接的第一管体而另端设有与其构成一角度的第二管体,线束分隔装置设置在第一管体内,并且线束分隔装置可以采用管腔内壁两侧分别设有的线束分隔管的形式,不仅安装方便,而且结构简单。采用耐油橡胶材料制成的帽体,成本低廉。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柴油机喷油器电磁阀保护帽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柴油机喷油器电磁阀保护帽的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3是图2的A-A向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柴油机喷油器电磁阀保护帽一实施例与电磁阀导线束的安装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柴油机喷油器电磁阀保护帽,包括管状帽体1,管状帽体1可固定在柴油机喷油器上电磁阀的外侧以防止外界对喷油器电磁阀的碰撞,在帽体1管腔内设有线束分隔装置2,线束分隔装置2可将与喷油器电磁阀连接的导线束分开,以避免导线束之间的相互接触而影响喷油器的正常工作,保证柴油发动机的正常运行。
如图2和图3所示,帽体1可以采用两部分构成,即包括一端可与柴油机喷油器套装固定的第一管体11,在第一管体11另端设有与第一管体11构成一角度的第二管体12,而将线束分隔装置2设置在第一管体11内,这样,本柴油机喷油器电磁阀保护帽不仅安装方便,而且结构简单。并且,线束分隔装置2可以采用如图2和图3中所示的在管腔内壁两侧分别设有的线束分隔管,这样,与喷油器电磁阀连接的导线束分别穿过线束分隔管后与喷油器电磁阀连接,从而避免了导线束之间的相互接触。由于柴油机喷油器电磁阀上连接导线束的数量为两束,所以线束分隔管采用两个,分别设置在管腔内壁相对的两侧,当然,线束分隔管的数量也可以设计为三个或其它数目。并且,也可以采用在管腔内壁上设有线夹等其它的方式,来实现对导线束的分开。制成帽体1的材料可以采用耐油橡胶,不仅生产方便,而且成本低廉,便于安装。
图4为与柴油机喷油器电磁阀上连接导线束与电磁阀保护帽的配合安装示意图,导线束3由第二管体12管腔内进入保护帽,然后由设置在第一管体11管腔内壁相对两侧的线束分隔管穿过,连接到喷油器电磁阀上,最后将第一管体11与喷油器套装固定,将喷油器电磁阀罩盖起来,实现对喷油器电磁阀的保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1868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软包装静脉液体袋托盘
- 下一篇:改进的机动车消声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