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医用子宫腔毛刷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18926.9 | 申请日: | 2007-02-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85634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7-16 |
发明(设计)人: | 张俊玲;王建秀;王新美;张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俊玲 |
主分类号: | A61B10/02 | 分类号: | A61B10/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55036山东省淄博市张***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医用 子宫 毛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用诊断的仪器领域,具体是一种医用子宫腔毛刷。
背景技术
子宫内膜癌及宫颈癌是几种常见的女性生殖道肿瘤疾病,由于早期症状不典型,故给临床诊断带来一定困难。因此为便于尽早确诊,目前各医疗单位多采用通过宫腔毛刷涂片作病理检查来进行诊断。在常规的妇科检查中,又往往需要同时对子宫内膜及宫颈进行病理性涂片检查,而传统的宫腔毛刷均针对单一的病灶进行设计,因此功能单一,需要分别用宫颈探针和子宫内腔毛刷分次检查,因女性的宫颈口狭小,这就给病人的检查带来多次身体上的痛苦,因此就需要一种能够最大可能降低病人身体痛苦,且操作、使用方便的综合诊断器械,来替代现有功能单一的诊断器械。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对现有技术独立的诊断器械进行优化组合,提供一种能够最大可能降低病人身体痛苦,且操作、使用方便的,多功能的医用子宫腔毛刷。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即一种医用子宫腔毛刷,包括探针,以及位于探针顶端的软毛取样头,其特征在于软毛取样头的轴向断面为葫芦状结构,分为相互相临的上、下两个取样点,上取样点的直径大于下取样点的直径,且在软毛取样头及探针表面覆设与之分别相互独立的弹性防护套。
为了准确的对病灶进行涂刷,根据常规多数病人子宫及宫颈的标准,可采用上取样点轴向的长度为0.5~1.3cm,下取样点轴向的长度为0.3~0.7cm,以使在上取样点及下取样点那个同步取样,一次完成涂刷,以减轻病人的痛苦。
此外,为了进一步便于操作,以及那个使上、下两取样点那个相对分离涂刷的标本,还可使弹性防护套下端带有凹嵌的刻度指示条,以便于在操作时精确操控弹性防护套的移动距离。
本实用新型现有技术进行上述改进后,由于对现有技术独立的诊断器械进行了优化组合,使之成为一体化的诊断器械,一次即完成传统两次或两次以上才能完成的检查,因此能够最大可能降低病人身体痛苦,且操作、使用方便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医用子宫腔毛刷,包括探针5,以及位于探针5顶端的软毛取样头1,其特征在于软毛取样头1的轴向断面为葫芦状结构,分为相互相临的上、下两个取样点2、3,上取样点2的直径大于下取样点4的直径,且在软毛取样头1及探针5表面覆设与之分别相互独立的弹性防护套3。
为了准确的对病灶进行涂刷,根据常规多数病人子宫及宫颈的标准,可采用上取样点2轴向的长度为0.5~1.3cm,下取样点4轴向的长度为0.3~0.7cm,以使在上取样点2及下取样点4那个同步取样,一次完成涂刷,以减轻病人的痛苦。
此外,为了进一步便于操作,以及那个使上、下两取样点那个相对分离涂刷的标本,还可使弹性防护套3下端带有凹嵌的刻度指示条6,以便于在操作时精确操控弹性防护套3的移动距离。
在实际操作时,因探针5上即带有刻度,因此在将探针5按照常规方式放入病人的子宫,并确定病灶位置后,可将防护套3下端的刻度指示条6在探针5的刻度条上找一基准点,然后根据上、下取样点2、4的总长度向下抽拉相应刻度,此时上、下取样点2、3的刷毛露出,旋转探针5即可一次完成子宫内膜及宫颈的细胞取样,因在将探针5放入病人的子宫,取样头1的刷毛经过宫颈时处于收缩状态,也相应的降低了探针5进入体内时病人的痛苦。
本实用新型现有技术进行上述改进后,由于对现有技术独立的诊断器械进行了优化组合,使之成为一体化的诊断器械,一次即完成传统两次或两次以上才能完成的检查,因此能够最大可能降低病人身体痛苦,且操作、使用方便的优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俊玲,未经张俊玲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1892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