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自动炒菜的电磁炉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19580.4 | 申请日: | 2007-03-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45511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4-09 |
发明(设计)人: | 林修鹏;覃江碧 | 申请(专利权)人: | 林修鹏 |
主分类号: | F24C7/00 | 分类号: | F24C7/00;F24C15/00 |
代理公司: | 山东济南齐鲁科技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王静毅 |
地址: | 266041山东省青***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自动 炒菜 电磁炉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厨房电器的炉灶,具体地说是一种能够用于自动炒菜的电磁炉。
背景技术
电磁炉以其热效率高节能、使用安全、操作方便、环保、可以精确操作、用途广泛受到青睐。但是现有技术的电磁炉,在炒菜时还要由人用铲子不时地翻动搅拌,因此人们仍要经受油烟的侵害。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电磁炉在操作过程中,易受油烟侵害的弊端,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自动炒菜的电磁炉。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由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用于自动炒菜的电磁炉,包括壳体1内的加热驱动板3、冷却风扇4、加热线圈5,隔热板6,其特征在于壳体1内安装电机10,电机10驱动动力轴;动力轴垂直放置,其上端在隔热板6的下面,动力轴上方的隔热板6上有通孔。
动力轴与传动轴11的下端活动式连接;传动轴11的上端密封的伸进电磁炉配合使用的铁制锅8内,与铁制锅8内底面上方的翻转搅拌叶12连接。
电机10将动力传到动力轴,与动力轴插接或套接的传动轴11将动力又传递到翻转搅拌叶12,通过翻转搅拌叶12的转动对锅内的菜翻转搅动,实现自动炒菜。
传动轴11位于铁制锅8的中心。
传动轴11与翻转搅拌叶12的一端配合。
传动轴11的下端是盲孔,盲孔有位于直径上的纵向槽,位于动力轴直径上有销柱,盲孔与动力轴动配合,纵向槽与销柱配合。动力轴通过纵向槽与销柱可以带动传动轴11、翻转搅拌叶12转动;传动轴11连同铁制锅8、翻转搅拌叶12可以从动力轴上取下,与电磁炉分离。
传动轴11的下端盲孔的花键槽与动力轴上的花键配合。动力轴通过花键槽与花键的配合带动传动轴11、翻转搅拌叶12转动;传动轴11连同铁制锅8、翻转搅拌叶12可以从动力轴上取下,与电磁炉分离。
电机10的输出轴作为动力轴直接与传动轴11连接。
隔热板6上传动轴11穿过的洞孔与堵头13配合。传动轴11连同铁制锅8、翻转搅拌叶12从动力轴上取下与电磁炉分离后,堵头13封闭隔热板6上留有的洞孔,可以进行电磁炉现有功能的操作使用。
电机10与电磁炉的控制器连接。电机10连接电磁炉的控制器,电机10转动、停止、转速由控制器根据设定控制。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通过电磁炉内增设的电机驱动铁质锅内的翻转搅拌叶转动,实现自动翻转搅拌炒菜,免除了人工用铲子翻菜而遭受油烟的侵害。在带有翻转搅拌叶的铁质锅从传动轴上取下,堵头封闭隔热板上留有的洞孔后,可以进行电磁炉现有功能的操作使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电磁炉炉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电磁炉炉体与铁制锅配合使用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去掉铁质锅加装堵头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中壳体1内安装高频加热驱动板3、冷却风扇4、高频加热线圈5的电磁炉还装有低速电机10,低速电机10的输出轴直接作为动力轴使用,电机10的输出轴垂直放置,其上端在微晶隔热板6的下面,输出轴上方的微晶隔热板6上有通孔。
图2电机10的输出轴直接连接、驱动传动轴11。微晶隔热板6上面放置铁制锅8。传动轴11的上端从铁制锅8底面中心密封穿入,与翻转搅拌叶12的一端配装。翻转搅拌叶12的下面靠近铁制锅8的内底面。传动轴11的下端是盲孔,盲孔有位于直径上的纵向槽,销柱位于电机10输出轴的直径上,盲孔与电机10的输出轴动配合,纵向槽与销柱配合。传动轴11与动力轴也可以通过花键槽、花键轴等多种方式连接。电机10与电磁炉的控制器连接,电机10的转动、停止、转速由控制器根据设定控制。显示控制板7显示电磁炉的工作状态。
图3是电磁炉去掉铁质锅加装了堵头13后的结构示意图,传动轴11连同铁制锅8、翻转搅拌叶12从电机主轴上取下与电磁炉分离,堵头13封闭隔热板6上留有的通孔后,电磁炉可以进行现有功能的操作使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林修鹏,未经林修鹏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1958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