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改进的钢铝复合柱翼式散热器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19598.4 | 申请日: | 2007-03-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41470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3-26 |
发明(设计)人: | 孙德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孙德亮 |
主分类号: | F28D1/053 | 分类号: | F28D1/053 |
代理公司: | 潍坊正信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王纪辰 |
地址: | 261500山东省潍***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改进 复合 柱翼式 散热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散热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由钢管和铝质翼片复合而成的柱翼式散热器。
背景技术
公知的一种钢铝复合柱翼式散热器,包括柱翼式散热体和与其相通的上、下联箱管,所述柱翼式散热体包括内部设有纵向通孔的柱形铝翼片,在所述铝翼片的纵向通孔内设有与其紧密配合的钢管,所述钢管的两端分别与上、下联箱管焊接。由于其采用了柱形铝翼片,所以散热器的散热面积增大,散热效率高;同时,铝翼片的纵向通孔内设有与其紧密配合的钢管,水从钢管内流通,避免与铝质翼片直接接触,从而增强了其耐腐蚀性能;钢管与上、下联箱管焊接,钢材之间的焊接,其焊接工艺简单,制造成本低。为了钢管和铝翼片紧密配合,需要先将钢管插入铝翼片的纵向通孔,然后再采用涨管工艺,由于钢管的尺寸误差,铝翼片有时会被涨裂,造成报废。为了避免这样的情况发生,通常的做法是提高钢管和铝翼片纵向通孔的尺寸精度,这样一来却增加了成本,影响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改进的钢铝复合柱翼式散热器,该散热器通过简单的结构提高了钢管与铝翼片复合时的成品率,降低了生产成本。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改进的钢铝复合柱翼式散热器,包括柱翼式散热体和与其相通的上联箱管和下联箱管,所述柱翼式散热体包括铝质筒体,所述铝质筒体的外周面上设有铝质翼片,在所述铝质筒体内设有与其紧密配合的钢管,所述钢管的两端分别与上联箱管和下联箱管焊接,所述铝质筒体至少设有一条纵向开口,所述铝质筒体在纵向开口处设有夹紧装置。
作为一种优选方式,所述夹紧装置由向外凸出的横截面为槽形的凸出部构成,所述凸出部的两侧分别与纵向开口处的铝质筒体设为一体。
作为一种优选方式,所述凸出部沿铝质筒体的纵向延伸,其延伸长度与所述铝质筒体的长度相同。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上联箱管和下联箱管各自由一块板弯折成D形,上联箱管的对接焊缝位于其顶面中部外侧,下联箱管的对接焊缝位于其底面中部外侧,上联箱管和下联箱管各设有供柱翼式散热体的钢管插入焊接的通孔,所述钢管与上联箱管和下联箱管之间的焊缝分别位于上联箱管和下联箱管的内侧。
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由于所述铝质筒体至少设有一条纵向开口,所述铝质筒体在纵向开口处设有夹紧装置,通过夹紧装置可以将铝质筒体产生一定弹性变形,从而抱紧在钢管上,这样,其不仅省去了涨管工艺,提高了铝质筒体与钢管复合时的成品率,而且降低了铝质筒体与钢管的配合精度,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当夹紧装置采用这样的结构,即由向外凸出的横截面为槽形的凸出部构成,所述凸出部的两侧分别与纵向开口处的铝质筒体设为一体,通过夹捏槽形的凸出部来带动铝质筒体产生弹性变形,凸出部受夹压力到一定程度将产生塑性变形,这种塑性变形正好将铝质筒体的弹性变形紧箍住,从而起到夹紧作用。这种结构的另一个优势在于,凸出部有一定的体积,可以增强散热片的散热效果。当凸出部纵向延伸至铝质筒体的整个长度时,它可以使铝质筒体在整个长度上都能与钢管紧密贴合,从而增强了铝质筒体与钢管之间的热传导效果。
由于上、下联箱管各自是由一块板弯折成而成,先将上述板材折弯成凵形,在凵形上、下联箱管的平直面钻孔,成型的钢管插入上下联箱管的通孔中并将其从内部焊接,这样钢管与上、下联箱管之间的焊接点分别位于上、下联箱管的内侧,由于焊接点不外露,其外观质量得到充分保证,并且降低了焊接点防腐蚀处理的难度,延长了散热器的使用寿命。内焊后,将凵形上、下联箱管的两侧面相向弯折,形成封闭的D形,再将D形状上、下联箱管的对接中缝各自从外侧进行高频焊接,上联箱管的对接焊缝位于其顶面中部外侧,下联箱管的对接焊缝位于其底面中部外侧,平直焊接,操作方便,焊接质量容易得到保证;高频焊接使清渣和打磨焊瘤的工作省时省力。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A-A结构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B-B结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孙德亮,未经孙德亮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1959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