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可同时对手机和手机电池充电的万能充电器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20435.8 | 申请日: | 2007-04-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66793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5-28 |
发明(设计)人: | 孙学礼;孙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孙学礼 |
主分类号: | H02J7/00 | 分类号: | H02J7/00;H02J7/10 |
代理公司: | 济南泉城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张贵宾 |
地址: | 274600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同时 手机 手机电池 充电 万能 充电器 | ||
(一)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充电器,特别涉及一种可同时对手机和手机电池充电的万能充电器。
(二)背景技术
目前,手机已经成为日常生活中重要的通讯工具,但由于手机的多种多样,致使手机充电器品种千差万别,更换手机时充电器随之也需更换,造成社会资源的极大浪费,同时,由于通用性差,也给使用带来了不便。目前,市售的手机充电器产品主要存在以下缺点:(1)通用性差,一般一种产品只适合一种手机;(2)功能较少,一般充电池的充电器不能充手机,而充手机的充电器不能充电池,更不能对MP3、MP4等产品进行充电;(3)无法同时对手机和电池充电;(4)电源输出接口不统一,不具备USB输出接口;(5)涓流充电不受控制,过长时间充电会损坏电池。
(三)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一物多用的可同时对手机和手机电池充电的万能充电器。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可同时对手机和手机电池充电的万能充电器,包括安装在壳体上的盖板,盖板与壳体的连接处为盖板轴,两个充电电极片分别安装在盖板与扳手之间,充电电极片的一端与内部电路相连接,另一端与被充电电池电极连接,扳手通过扳手轴安装在盖板上,可折叠的电源插头安装在壳体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上开有一与内部电路相连USB输出插座。
本实用新型的可同时对手机和手机电池充电的万能充电器,所述USB输出插座内插有一USB插头,USB插头通过导线与手机插头连为一体。
所述壳体上安装有一充电电极转换开关。
本实用新型由电池充电模块、USB充电输出模块组成。电池充电模块、USB充电输出模块均与内部电路连接。内部电路为电池充电模块提供4.2V充电电压,通过充电电极片对手机电池进行充电。USB充电输出模块则由内部电路获得5V充电电压,通过适当的充电线对手机和其它电器充电。
本实用新型可同时产生两种电压从而对手机和手机电池同时进行充电,适合各种手机和手机电池,对手机充电采用USB输出口输出方式,并可对其它依靠USB口提供电源的电器产品进行充电或提供电源。
本实用新型可通过电极片连接电池对各种手机电池充电、通过USB输出口对各种手机及MP3等进行充电,方便的适用于工作、学习、旅行等多种场合。该机结构合理,方便可靠,使用安全,美观实用,适应性极广,尤其是USB输出口,在使用不同型号的适配线时,可对目前市场上绝大多数手机进行直接充电,更换手机也无须更换充电器,只需更换一根适配线即可,从而节约了社会的宝贵资源,能够满足广大群众日常生活中对手机充电的需要。
(四)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左视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电路原理示意图。
图中,1盖板,2扳手,3充电电极,4壳体,5电源插头,6盖板轴,7扳手轴,8 USB输出插座,9 USB插头,10手机插头,11充电电极转换开关,12导线。
(五)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体实施例。由图1、图2所示,该实施例的盖板1安装在壳体4上,盖板1可以以盖板轴6为轴心进行转动,从而将被充电电池夹紧固定在盖板1和壳体4之间。充电电极片3共有两个,分别安装在盖板1与扳手2之间,其中,一端与内部电路相连接,另一端与被充电电池电极连接,为电池提供充电电压。扳手2安装在盖板1上,可分别围绕对应的扳手轴7转动,当扳手轴7转动时,可带动相应的充电电极片3转动,从而调整充电电极片3之间的相对位置,以适应不同的电池充电电极间距。电源插头5安装在壳体4上,为可折叠式设计,为内部电路提供110V-220V市电。充电电极转换开关11安装在壳体4上,当充电电极片3极性与被充电电池极性不一致时,扳动此开关可使极性颠倒过来。USB输出插座8在壳体上,并与内部电路相连,通过该插座输出充电电压。USB插头9通过导线12与手机插头10连为一体,其中手机插头10根据手机型号的不同而选用不同的插头。对手机直接充电时,USB插头9插入USB输出插座8内,手机插头10与手机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孙学礼,未经孙学礼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2043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生物能信息处理仪
- 下一篇:祛除疤痕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