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活化水直饮机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20501.1 | 申请日: | 2007-04-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31185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3-05 |
发明(设计)人: | 李同信;何子臣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同信 |
主分类号: | C02F9/02 | 分类号: | C02F9/02;C02F1/42;C02F1/68;C02F1/28 |
代理公司: | 淄博科信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马俊荣 |
地址: | 255086山东省淄博***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活化 水直饮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活化水直饮机,将来自管道的自来水直接净化饮用,实现活化净化水的管道式供应。
背景技术
水同阳光和空气一样,是人类和生物的生命之源,人离不开水,没有水就没有生命,水是生命的第一要素。人体大约由25%的固体物质和75%的水组成,一个人每天平均需要2-2.5升水,直接饮水为1.2升。饮用水的质量直接影响着人们的身体健康。
然而,随着工业化发展和环保的不同步,人们的生存条件日益变坏。根据报道我国80%的疾病与水有关,而城镇的自来水的合格率只有22%左右;我国的自来水厂基本上使用氯气或者漂白粉来灭除水中的有害细菌,氯气和水中的某些有机物会生成有害、有毒的氯化物,有的甚至是致癌物,另一方面,因为灭菌不彻底而建议喝开水,可是开水中一些有益于人体健康的有益菌及微量元素大量流失。白开水将自来水中的余氯又转换为三氯甲烷和四氯甲烷,这些都是世界公认的致癌物质。随之,又涌现出了各式各样的二次供水设施,如桶装饮用水,但是由于成本、管理、技术等方面的原因,又引来了二次污染问题,尤其桶装饮用水,存储期不能过长,否则,不能保证饮用水的质量,给使用带来很大不便,特别在宾馆,对于新入住的客人来说,原有桶装水是不敢饮用的,即使是刚刚更换的,在一定程度上也造成了水资源的浪费。实际上,桶装饮用水是否就满足了饮用要求,也是人们一直关心和担心的问题,提供饮用方便、更加符合人体健康要求的饮用水是人们不断的追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活化水直饮机,结构合理,能够提供更加满足人体健康要求的饮用水,并且能够实现饮用水的管道式供应,饮水方便。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活化水直饮机,包括过滤净化装置,连接有进水管和出水管,在进水管和出水管之间依次通过水管连接粗滤装置、阳离子树脂交换净化装置、活化矿化装置、活性炭净化装置和远红外陶瓷滤芯净化装置。
本实用新型中:
粗滤装置中封装有粗滤滤芯,如超密度纤维,PP棉,可过滤水中的铁锈、淤泥、沙石、毛发、有机物、藻类、色素、石灰质等污物杂质,达到初步净化的目的。
阳离子树脂交换净化装置中的阳离子树脂封装在活性炭壳体内,降低水的硬度,进一步分解、滤除危害人体健康的磷苷有机物,使水软化而且口感甘醇。
活化矿化装置中有活化球和矿化球,封装在活性炭壳体内,祛除水中异色异味、卤代烃及其他残留物,使大分子团变小,使水分子得到活化、矿化。
活性炭净化装置中有柱状活性炭过滤体,完成第二步吸附、净化作用,进一步吸附水中的重金属、异色异味、有机物等,并且通过其微孔截留吸附水中极为细微的颗粒、胶体、悬浊物等,可以改善水的口感。
远红外陶瓷滤芯净化装置中的远红外陶瓷滤芯上有银盐附着层,如氯化银等银盐,银离子具有较强的杀菌作用,可以将陶瓷滤芯在银盐溶液中作浸泡及后处理制成。在使用过程中,银盐中的银离子具有较强的杀菌作用,并且远红外陶瓷滤芯释放的远红外线和产生的高能量可以使得水中的大分子团活化,成为小分子团活水,该小分子团水呈弱碱性(PH=7.5),改善人体微循环。
本实用新型中的活性炭优选果壳活性炭,天然绿色,保健环保。
本实用新型中涉及到的元件和原料均有市场销售,直接购买即可,如PP棉、阳离子交换树脂、活性炭壳体、柱状活性炭过滤体、陶瓷滤芯、果壳活性炭、活化球、矿化球以及银盐等。
流经本实用新型直饮机的活化水具有以下特性:
(1)渗透力强、代谢功能强:活化水分子间排列整齐、密度高、渗透力强,可有效地渗入人体组织和细胞,增加养分的补充和废弃物的排除,促进新陈代谢,促进消化、吸收,清除体内垃圾。
(2)溶解力强、具有助疗功能:小分子团水,溶解力强,易于人体吸收。能溶解血管壁上沉淀的杂质,恢复血管弹性,可预防和解除动脉硬化等疾病。服药时饮用活化水,能使药物充分溶解、吸收,提高药效。
(3)含氧量高、具有杀菌功能:小分子团水,水中溶氧量增加,抑制细菌,提高抵抗力。
经试验证明,由本实用新型获得的活化水能去除白酒的辛辣味、可以解酒,可以减轻香烟的尼古丁,可以去除茶水的苦涩味,等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同信,未经李同信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2050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加工空间角度平面夹具
- 下一篇:一种多片锯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