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器自动修复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21787.5 | 申请日: | 2007-06-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60802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5-14 |
发明(设计)人: | 李兴文;陶佰会;李兆明;庞静;刘强;冯志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兴文 |
主分类号: | H01H37/00 | 分类号: | H01H3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51700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器 自动 修复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器自动修复装置。
背景技术
一般情况下,电器在使用过程中都会出现故障,故障的排除和维修大都需要人为参与。以照明系统为例,白炽灯坏了要换新灯泡,日光灯坏了要换镇流器、灯管或者启辉器,这都需要人的参与。人为维修都有延迟性,不能马上维修好;若使用智能系统自动修复则成本太高,而且使用环境要求苛刻。另外,一些位置很高的电器,如路灯和会场顶灯,在维修时需要动用很多设备,人力、物力都耗费较大。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能使电器自动排除故障并恢复正常工作的电器自动修复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电器自动修复装置,包括壳体,其特点在于:壳体内设有作为电压检测装置和热源的半导体管,在壳体的内壁与半导体管外壁之间设有受热触发的开关装置。
本实用新型是利用电器元件损坏而引起电压变化,半导体管在电流作用下产生热效应,进而触发开关装置改变电路,使正常的电器元件代替损坏的电器元件工作。这样,当电路中的电器元件损坏后,本实用新型能立即自动排除故障并使其恢复正常,节省了人力、物力,大大降低了维修成本,而且结构简单,成本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在电路中应用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实施例1:
一种电器自动修复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壳体1,壳体1内设有作为电压检测装置和热源的半导体管2。半导体管2可以使用稳压二极管,也可以采用两个稳压二极管反向串联而成。在壳体1的内壁与半导体管2外壁之间设有受热触发的开关装置。所述开关装置为两片常态下互不接触、受热后可熔合在一起的栅形焊锡片31、32,两片栅形焊锡片31、32均与半导体管2的外壁紧密接触。
栅形焊锡片32与半导体管2的一端通过导线连接在一起,为公共端A;半导体管2的另一端引出导线,为信号端C;栅形焊锡片31引出导线,为常开端B。
具体使用时,如图3所示,将本装置的公共端A、信号端C并联在电路中常用电器元件6的两端,常开端B串联备用电器元件7后连接到电路上。当常用电器元件6损坏时,半导体管2的两端,即公共端A、信号端C之间的电压超过其耐压值,半导体管2在电流作用下产生热效应。常态下互不接触的两片栅形焊锡片31、32受热后熔合在一起,接通公共端A和常开端B,从而改变了电路,备用电器元件7工作,电路恢复正常。
当然,如果只需要检测电路故障,则将备用电器元件7更换为示警装置即可。
实施例2:
一种电器自动修复装置,如图2所示,包括壳体1,壳体1内设有作为电压检测装置和热源的半导体管2,在壳体1的内壁与半导体管2外壁之间设有受热触发的开关装置。所述开关装置包括弹性动片52和定片51,弹性动片52通过热熔层4固定在半导体管2的外壁上。
弹性动片52与半导体管2的一端通过导线连接在一起,为公共端A,半导体管2的另一端引出导线,为信号端C;定片51引出导线,为常开端B。
将本实施例连接到电路中,如图3所示,当常用电器元件6损坏时,半导体管2的两端,即公共端A、信号端C之间的电压超过其耐压值,半导体管2在电流作用下产生热效应。热熔层4受热变软,弹性动片52在弹力作用脱离半导体管2与定片51接触,接通公共端A和常开端B,从而改变了电路,备用电器元件7工作,电路恢复正常。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兴文,未经李兴文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2178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轿车后扭梁轴总成
- 下一篇:发动机油路故障设定及检测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