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麻面管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22238.X | 申请日: | 2007-05-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34434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3-12 |
发明(设计)人: | 杨文礼;邹佳君;高虎;王华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烟台恒辉铜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8F1/42 | 分类号: | F28F1/4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4000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种麻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麻面管,尤其是一种高效传热管,既适用于一般制冷设备的传热,更适用于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蒸发器换热管。
背景技术:
现有用于溴化锂制冷机蒸发器的高效换热管,主要有光管和翅片管,光管存在有壁厚、传热效率低、材料浪费等问题,翅片管则齿型结构不够合理,一是存在有管外轴向齿距太小,一般为0.635毫米,或太大,一般为0.98毫米,由于轴向齿间距大,使凝结的液体迅速沿齿间流走而不能充分向轴向扩散,特别是由于轴向齿间距太小增加了径向液体流动阻力,液体不能及时流走增加了热阻而影响换热,二是周向齿高度比径向齿高度小,这种结构很不利于液体沿轴向扩展,影响管外传热效果,现有管型管内只有8条螺旋齿,其管内换热也不属最佳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已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最大限度的提高传热效果的麻面管。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如下措施来达到:一种麻面管,其由管体1组成,管体1光端5外径为18~25毫米,其特征是:管体1外为麻状翅片,翅片的轴向齿间距a为每英寸30~35个齿,且有与轴向齿2高相同的周向齿4,周向齿间距b为0.5~0.8毫米,齿高h为0.35~0.5毫米。管体1内设有9~12条螺旋齿3,螺旋齿3高度h1为0.15~0.25毫米,螺旋角β为40~45度。
本实用新型与已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积极效果:合适的轴向齿2间距a及合适的周向齿4间距b,合理的周向齿4高及相同的轴向齿2高,使液体沿周向、轴向流动阻力小且均匀,使得液体向四周均匀迅速扩散,使大量喷淋液体在换热管体1外快速均匀扩散而获得了最佳的换热效果。管体1内螺旋齿3增至9~12条,使换热面积增加15%以上,如此高效管整体换热性能有了明显提高,整机试验表明温差降低15%,换热效率提高5%。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纵向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横向剖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并给出几个实施例。
实施例1,一种麻面管(参见图1-图2),管体1光端5外径为18毫米,管体1外为麻状翅片,翅片的轴向齿间距a为每英寸30个齿,轴向齿2高度与周向齿4的高度相同,周向齿间距b为0.5毫米,周向齿高h为0.35毫米,管体1内设有9条螺旋齿3,螺旋齿高度h1为0.15毫米,螺旋角β为40度。
实施例2,一种麻面管(参见图1-图2),管体1光端5外径为25毫米,管体1外为麻状翅片,翅片的轴向齿间距a为每英寸35个齿,轴向齿2的高度与周向齿4的高度相同,周向齿间距b为0.8毫米,齿高h为0.5毫米,管体1内设有12条螺旋齿3,螺旋齿3高度h1为0.25毫米,螺旋角β为45度。
实施例3,一种麻面管(参见图1-图2),管体1光端5外径为21.5毫米,管体1外为麻状翅片,翅片的轴向齿间距a为每英寸33个齿,轴向齿2的高度与周向齿4的高度相同,周向齿间距b为0.65毫米,齿高h为0.42毫米,管体1内设有10条螺旋齿3,螺旋齿3高度h1为0.2毫米,螺旋角β为42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烟台恒辉铜业有限公司,未经烟台恒辉铜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2223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电开关装置的锁具
- 下一篇:基板的等离子处理装置和等离子处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