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汽车安全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22717.1 | 申请日: | 2007-05-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26853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2-27 |
发明(设计)人: | 李云川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云川 |
主分类号: | B60R21/0136 | 分类号: | B60R21/0136;B60T7/22 |
代理公司: | 济南舜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苗峻 |
地址: | 271000山东省泰安市泰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安全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安全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汽车制造业有了更加迅猛的发展,无论是汽车的产量还是性能都有很大程度的提高。但随着汽车数量的不断增加,交通事故频发,由此对人类生命财产安全造成的危害令人触目惊心。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以及减轻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已成为举世瞩目的焦点问题,汽车安全装置就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虽然各种汽车生产厂家及科研人员通过不懈努力研发了诸多汽车安全机构以提高汽车的安全性能,如目前常见的保险杠、安全气囊等,但这些难以达到人们对汽车安全性能的要求,汽车交通事故中的伤亡人数及造成的经济损失仍呈逐年上升趋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针对现有技术所存在的缺点,而提供了一种反应灵敏、结构简单、体积小、重量轻、成本低、安全可靠的汽车安全装置。发生交通事故时,可将事故造成的危害降低到最低点。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技术措施实现的:一种汽车安全装置,包括汽车前防护板,汽车前防护板上设置有安全油缸,安全油缸上设置有压力讯号发出元件,安全油缸包括缸体,缸体中设置有活塞,活塞与活塞杆固定连接,安全油缸的活塞杆右端为球面结构,与弹性吸能器一侧连接,弹性吸能器与活塞杆配合连接处呈与球面相配合的凹面结构。活塞杆与弹性吸能器之间的连接设计为球面连接结构。弹性吸能器另一侧与汽车底梁配合连接。
当前防护板受到意外撞击时,油缸缸体与活塞间的油腔因受压缩而增压,通过压力讯号发出元件发出压力讯号,压力讯号经控制系统控制汽车制动装置紧急制动刹车,同时控制汽车发动机熄火停车、驾乘人员胸前的安全气囊打开。而且当前防护板受到撞击时,油缸缸体沿与活塞杆平行的方向运动,由于一般碰撞是偏斜于汽车中心线,故将活塞杆与弹性吸能器之间的连接设计为球面连接结构,油液和弹性吸能器可以大量有效吸收撞击所产生的能量,从而保证驾乘人员和汽车自身的安全。
根据不同汽车的不同结构特点和对安全性能的不同要求,实际使用的过程中可以单独采用安全油缸或单独采用弹性吸能器作为汽车安全装置。为减轻汽车尾部受撞击所造成的危害,也可将弹性吸能器装在汽车尾部。
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如下技术措施:
弹性吸能器包括槽型铁、方型铁,槽型铁和方型铁所组成的腔体内设置有弹性件,弹性件在预压缩状态下与紧固螺栓紧密配合。
弹性件可用橡胶等各种高弹性材料制作,装在槽型铁和方型铁所组成的腔体内,在预压缩状态下用紧固螺栓压紧。
本方案的有益效果可根据对上述方案的叙述得知,采用本方案,当汽车受到意外碰撞时,安全油缸在外力作用下,油腔内的油液因缸体与活塞的挤压而迅速增压,压力讯号装置发出讯号,控制汽车制动装置紧急制动刹车,汽车发动机熄火停机,开启驾乘人员胸前的安全气囊。特别重要的是在油液和弹性吸能器的双重吸收作用下,汽车所受撞击的能量被吸收,最大限度的减轻了汽车所受撞击造成的损害,极大的保护了驾乘人员和汽车自身的安全。即便是汽车在静止状态下受到撞击,因吸能器和油液吸收撞击能量,亦可很好地保护人员和车辆的安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的俯视图。
其中,1-前防护板;2-安全油缸;3-弹性吸能器;4-缸体;5-活塞;6-活塞杆;7-槽型铁;8-弹性件;9-方型铁;10-压紧螺栓;11-压力信号发出元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清楚说明本方案的技术特点,下面通过一个具体实施方式,并结合其附图,对本方案进行阐述。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汽车安全装置包括汽车前防护板1,汽车前防护板1上设置有安全油2,安全油缸2包括缸体4,缸体4中设置有活塞5,活塞5与活塞杆6固定连接,缸体4外壁上设置有压力讯号发出元件11。活塞杆6右端为球面结构,弹性吸能器3与活塞杆6配合连接处呈与球面相配合的凹面结构,活塞杆6与弹性吸能器3之间为球面连接结构。弹性吸能器3另一侧与汽车底梁配合连接。
弹性吸能器3包括槽型铁7、方型铁9,槽型铁7和方型铁9所组成的腔体内设置有弹性件8,弹性件8在预压缩状态下与紧固螺栓10紧密配合。
弹性件8可用橡胶等各种高弹性材料制作,装在槽型铁7和方型铁9所组成的腔体内,在预压缩状态下用紧固螺栓10压紧。弹性吸能器3一侧与油缸活塞杆6连接,另一侧与汽车底梁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云川,未经李云川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2271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