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中间齿轮润滑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0720023315.3 | 申请日: | 2007-06-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50592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4-23 |
发明(设计)人: | 李文广;张晓琳;郎丰泰;李昌信 | 申请(专利权)人: | 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H57/04 | 分类号: | F16H57/04 |
代理公司: | 潍坊鸢都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臧传进 |
地址: | 261001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中间 齿轮 润滑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中间齿轮润滑结构,特别涉及一种用于发动机后取力的中间齿轮油槽润滑结构。
背景技术
发动机上的后取力输出是由曲轴齿轮驱动中间齿轮,中间齿轮再将动力传递给后取力齿轮来实现的。因斜齿轮具有传递扭矩大、工作平稳的优点,所以一般采用斜齿轮传动,但斜齿轮传动会产生巨大的侧翻力矩,这使得后取力轴系的润滑环境非常恶劣,中间齿轮和中间齿轮轴之间极易发生粘合,降低了滑动轴承的最大可持续承载负荷。另外齿轮传动的后取力系统,由于要满足很好的齿轮啮合,齿轮和齿轮轴之间会采取较小的配合间隙,这样使得润滑齿轮轴承的润滑油通过量很小,会增大润滑油在轴向的温度梯度,使得润滑油在到达承载力最大的轴承两侧时温度已经很高,不能起到润滑作用,同时从轴承间隙泄出的高温润滑油也不能满足齿轮两侧止推面的润滑。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中间齿轮润滑结构,该润滑结构能使中间齿轮和中间齿轮轴之间通过的润滑油量增大,保证润滑油足够的冷却,既能保证后取力输出较大的扭矩,又能提高后取力传动机构的使用寿命,降低维修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并且它工艺性好,便于加工。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包括中间齿轮和安装在中间齿轮孔内的轴套,轴套内侧设有环形油槽,其结构特点是在中间齿轮孔内表面上设有至少一道纵向油槽,轴套的环形油槽中设有与纵向油槽连通的油孔。
所述的纵向油槽长度与中间齿轮轴向长度相同,且纵向油槽可以呈直条状,也可以呈弯曲状。
所述的环形油槽大致位于轴套轴向中间部位。
采用上述结构后,由于在中间齿轮孔内表面上设有与轴套上的环形油槽连通的纵向油槽,可以使中间齿轮和中间齿轮轴之间通过的润滑油量增大,保证润滑油足够的冷却,既能保证后取力输出较大的扭矩,又能提高后取力传动机构的使用寿命,降低维修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并且它工艺性好,便于加工。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该中间齿轮润滑结构包括中间齿轮1和安装在中间齿轮孔内的轴套2,轴套2内侧设有环形油槽3,环形油槽3大致位于轴套2轴向中间部位,在中间齿轮孔内表面上设有至少一道纵向油槽5,轴套2的环形油槽3中设有与纵向油槽5连通的油孔4。纵向油槽5长度与中间齿轮1轴向长度相同,纵向油槽5可以有若干条,这样冷却效果更好,纵向油槽5可以呈直条状,与轴套轴线平行,也可以呈弯曲状。油孔4的数量可以有若干个,并与纵向油槽5的条数对应。在工作时,润滑油经过轴套2上的环形油槽3,在齿轮轴套2和中间齿轮轴之间建立油膜以达到润滑的目的,同时润滑油通过轴套2上的油孔4到达中间齿轮上的纵向油槽5,通过纵向油槽5到达齿轮两侧止推面,以达到润滑和冷却的目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2331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人造石复合装饰板材
- 下一篇:防火玻璃幕墙专用钢框架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