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旋切机自动调刀机构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23993.X | 申请日: | 2007-06-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70783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6-11 |
发明(设计)人: | 宁厚义;高玉善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省费县金轮机械厂 |
主分类号: | B27L5/02 | 分类号: | B27L5/02 |
代理公司: | 济南舜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曲志波 |
地址: | 273400山东省临***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旋切机 自动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到一种旋切机,尤其涉及到一种旋切机自动调刀机构。
背景技术
目前广泛采用的有卡旋切机滚动压尺结构由压尺辊、轴承、轴承座组成,压尺辊两端设有安装轴承的轴头,三者合套后用螺栓将轴承座固定在压尺架上。旋切时压尺辊与木段外缘接触并保持一定的压力,以此来尽可能地减小木段对旋刀的径向压力,减小旋刀的抖动,这是旋切机正常旋切木材的必要条件。压尺对木段的压榨程度即压榨率的大小是关系到旋切机能否正常旋切的重要工艺参数。如图1所示,严格意义上的旋刀后角是指旋刀与木段外缘接触的旋刀平面与刀尖处木段外缘切平面的夹角,由于旋刀刀尖在旋切过程中相对刀台轨道与卡头中心基本等高或差值很小,通常将旋刀与木段外缘接触的旋刀平面与刀台轨道垂直平面的夹角视为近似的旋刀后角,旋刀后角是关系到旋切单板光滑度和切削阻力的又一重要旋切工艺参数。图2所示为我厂一种自动调节旋刀后角的旋切机挂耳结构,它有内刀台、外刀台、挂耳滑套、主导轨、辅助导轨、辅助导轨滑座等组成,外刀台上设有在主导轨上滑动的轨道,装有压尺辊的压尺架紧固在外刀台上,内刀台通过挂耳滑套与外刀台组成一转动幅,内刀台可与外刀台做相对转动,外刀台在进刀丝杠的推动下沿主导轨做水平方向移动,同时辅助导轨滑座组件固定在内刀台上并沿辅助导轨随旋切过程中的内外刀台移动,并随辅助导轨设定的与主导轨的夹角大小决定内刀台相对外刀台相对转动的动态变化幅度及范围。该挂耳结构的特征是在标准刀高旋刀位置,刀尖与挂耳回转中心重合,为避免旋切至最小直径时夹头与挂耳的干涉,挂耳部分均需做成开放的月牙形导致其强度偏低,且其制作工艺复杂。
如图2所示,内外刀台的挂耳孔需焊接为一体同时镗孔,然后镶入挂耳滑套,将挂耳滑套与内刀台焊接为一体,再解除内外刀台之间的联结,这是目前自动调节旋刀角度之最简单结构之最简化制作工艺,仍是该类旋切机制作的工艺难点。另外图2所示结构,仅仅调节的是旋刀的角度,其刀高及刀门缝隙是不变的。
因为现行教科书中过度强调旋切后角的作用,局限在标准刀高不变为宜的理论指导下,几乎所有旋切机制造厂家均沿袭挂耳回转中心与刀尖重合这一刀高不变的挂耳结构定式。其大多挂耳结构工艺合理性甚至不如图2所示结构,至少图2所示结构,刀高刀缝在旋切过程中是不变的,但旋切时压尺对木段的压榨率仍是变小的,而目前仍广泛采用的压尺直接固定于刀台的结构,随刀台的前倾减小,亦即旋切后角减小,造成刀缝的变大,压榨率的变小速度加快,更加不能满足旋切工艺要求,需随时调整压尺才能正常旋切。尤其是滚动压尺被广泛采用,滚动压尺的中心高于刀尖一定距离,较板压尺与木段的接触点高,采用传统挂耳结构,压榨率的快速变小,更加不能满足旋切工艺要求。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通过发明人对旋切工艺理论的深入研究和长期的实践检验得出,对于旋切大直径木材,适当增大旋切后角和适当降低旋刀高度,对减小切削阻力的作用,效果是一致的,理论上亦相通;基于这种理论提出了一种结构上大大减化,旋切工艺性能更好的自动调节旋刀角度、高度及刀门缝隙的挂耳结构。
本方案是通过如下技术措施来实现的:它包括刀台和压尺架,在压尺架前端设置有压尺,在刀台前端与压尺配合设置有旋切刀,其特征是在所述压尺的后下方的压尺座底部设置有2个刀台挂耳铰座,在刀台的顶部与刀台挂耳铰座对应设置有刀台挂耳座,在刀台挂耳座上设置有与刀台挂耳铰座铰接实现刀台与压尺架连接的挂耳。
本方案的具体特点还有所述挂耳回转中心水平偏后滚动压尺中心一段距离A,垂直偏下一段距离C,正是这两个方向的偏移,亦即刀台与压尺架的铰接点相对标准刀高刀尖位置的大幅变更,为减化工艺结构提供了可能,也成就了在旋切过程中的旋切后角自大变小,刀高自低变高,刀缝自大变小的理想旋切工艺要求。A、C的取值应满足设定的旋切后角、刀高、刀缝自动变化的较理想的旋切工艺要求,并兼顾方便简化机械结构设计的要求。其取值范围很宽,A2+C2=R2>0,一般以R>80mm为宜,相同后角变化幅度,A大C小刀高变化大、刀缝变化小;C大A小刀高变化小、刀缝变化大。而传统挂耳结构刀台与压尺架的铰接点与标准刀高刀尖位置重合,即A=C=0,调节的对象仅仅是旋刀后角,刀高、刀缝保持不变,不仅其旋切工艺不理想,且增加了结构及加工工艺的难度。
所述刀台挂耳座上设置有刀缝调节机构,以调节不同单板旋切厚度初始刀门缝隙的大小。所述刀缝调节机构为差动螺旋,同时旋入刀台挂耳及刀台挂耳座内,因此调节初始刀缝只要转动差动螺旋即可,具有速调特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省费县金轮机械厂,未经山东省费县金轮机械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2399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温自润滑轴承保持架材料
- 下一篇:闭式多室流化床污泥干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