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铁路钢轨正矢测量仪用目标靶有效
申请号: | 200720024900.5 | 申请日: | 2007-07-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72338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6-11 |
发明(设计)人: | 林宪旗;杨宇;孟群涛;陈强;李朝政 | 申请(专利权)人: | 济南蓝动激光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C15/00 | 分类号: | G01C15/00 |
代理公司: | 济南圣达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张勇 |
地址: | 250100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铁路 钢轨 测量仪 目标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铁路轨道的安装质量检测和日常线路维护检测的设备,尤其涉及一种检测铁路轨道轨向和高低的铁路钢轨正矢测量仪用目标靶。
背景技术
铁路轨道的轨向、高低是轨道平顺性检查中的两个基本几何尺寸参数,由于施工带来的误差、列车运行的冲击会加大轨道的不平顺性,严重影响着铁路的行车安全。轨向是指沿轨道方向,在直线上是否平直,在曲线上是否圆顺,直线轨道实际上并不是一条理想的直线,而是由许多波浪形“曲线”组成,如果直线不直会引起列车的摇晃和蛇行运动。高低是指一股钢轨顶面纵向的高低差,当轨道前后高低存在不平顺,列车通过这些钢轨时,冲击动力增加,使道床变形加快,反过来又扩大不平顺,从而使列车对轨道的破坏力更大,以致形成恶性循环。而且轨道的平顺差还会使列车轮轨接触表面受到大的冲击动力作用,加速轮轨的磨损和疲劳破坏,缩短轮轨和轨枕的寿命,影响机车的粘着效果,产生噪声,潜伏着对行车安全的威胁。
随着我国铁路全面提速和高速铁路的建设,列车的运行速度也越来越快,相应对轨道的平顺性要求也越来越高,允许误差由过去10m弦的不超过4mm提高到1mm,传统的检测手段采用弦线法,测量精度低,效率低,满足不了我国铁路提速的要求。
国内近年来对铁路轨道平顺检测装置有所研究,有的采用激光人眼直接读数法,有的采用小车钢丝法,有的采用小车测量1m弦推算法。中国实用新型专利“一种水平测量仪器”,公开号为CN 2788130Y,由激光发射器和测量装置组成,激光发射器是利用一只点状激光器,测量装置由人眼利用滑套的圆孔对激光,人眼读取标尺,机械读数法;该测量仪器由于没有调节装置,在使用前不能把发射点激光位置和离开10m(20m)处的激光位置在离开钢轨的同一基准上,由于该仪器在野外自然光下使用,利用圆孔来对准激光点,再由测量员趴下读取刻度尺,精度低,没有实现数字化,而且劳动强度大、效率低,满足不了铁路提速的要求。中国发明专利“铁道曲线半径测量方法”,公开号为CN 1075518A,利用相邻车体在曲线上的相对偏转来测定所对应的曲线半径,其车体是否偏转是通过检测两车体内外侧车体距离差来确定的,采用了钢丝张紧、弹簧回位的旋转电位计作为传感器来检测两车体间距离的变化,测量装置需挂在车体上,不便于铁路施工者的自检使用和日常线路检测。
在国外主要采用大型轨检车对铁路轨道几何尺寸进行检测,我国铁路也使用大型轨检车,主要是对铁路进行每季度的复测检查,大型轨检车不便于铁路工务部门对轨道的日常维护。近年来我国也使用轨检小车检查轨道几何尺寸,参数包括轨距、水平、三角坑、高低、轨向等,其中对于高低、轨向的检查是利用1m弦逐步递推计算而得,由于钢轨内侧表面和轨面的平面性不平整,测量值和实际状态相差很大,满足不了铁路工务部门的要求。
我国铁路提速和高速铁路的建设对铁路轨道的平顺提出了更高要求,不论是在施工中,还是在线路的日常维护中,都急需一种便携式、数字化、使用方便的能够对铁路轨道平顺性进行测量的检测仪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要解决目前铁路轨道测量精度差,效率低,劳动强度大,而其他检测设备,满足不了铁路施工者自检和日常线路检测使用的问题,提供一种具有测量速度快、精度高、数字化、便携式,适用于铁路轨道施工自检和日常线路检测的等优点的铁路钢轨正矢测量仪用目标靶。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铁路钢轨正矢测量仪用目标靶,它包括目标靶底座,其下侧部设有目标靶侧脚,所述目标靶底座上安装固定支架,在固定支架上安装高低和轨向检测装置,在目标靶底座上部还安装轨向、高低侧头,目标靶底座侧部设有磁性表座。
所述高低检测装置为安装在固定支架上的纵向布置的高低检测模块及相应的纵向排列的一组高低指示灯;轨向检测装置为水平布置的轨向检测模块及水平布置的一组轨向指示灯。
所述目标靶底座侧部还设有电池及目标靶电源开关。
所述目标靶侧脚与目标靶底座间为尼龙垫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济南蓝动激光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济南蓝动激光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2490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行车安全智能保护系统
- 下一篇:螺纹量规的检测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