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汽车安全气囊主驾驶混合式气体发生器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25070.8 | 申请日: | 2007-07-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58593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5-14 |
发明(设计)人: | 方立敏;朱旭 | 申请(专利权)人: | 烟台安泰德汽车安全系统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21/264 | 分类号: | B60R21/264 |
代理公司: | 烟台信合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韩珺 |
地址: | 264006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安全气囊 驾驶 混合式 气体 发生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混合式气体发生器,尤其涉及一种汽车安全气囊主驾驶混合式气体发生器,用于配有气囊的机动车充气安全系统。
背景技术:
交通事故的频频发生给人们的身心造成了巨大的伤害,为了给驾驶员在发生交通事故时提供更好的保护,减少人员伤亡事件的发生,安全气囊技术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应用于汽车上,以便在发生事故时利用气囊减轻震动或吸收冲击能量,要使气囊在发生事故瞬间完成充气,需要采用气体发生器,目前的气体发生器结构复杂,体积大,成本高,而且采用的产气剂毒性较大,点火后产生含硫等有害物质的气体,不利于环保,且点火后产生的温度较高,容易将人烫伤,要防止烫伤人,就需要在气袋外加防高温涂层,这样就增加了成本,生产工艺复杂。
实用新型的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已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实用,体积小,清洁环保,无残渣,成本低的汽车安全气囊主驾驶混合式气体发生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如下措施来达到:一种汽车安全气囊主驾驶混合式气体发生器,它具有外壳2,外壳2上设有排气孔1,其特征在于外壳2内连接高压气室壳体9,高压气室壳体9内设有主高压气室7、副高压气室3、药剂室10,主高压气室7通过导气孔5连接副高压气室3,副高压气室3与药剂室10之间通过药剂室密封膜片4密封,主高压气室7上设有密封排气孔13,密封排气孔13处设有主高压气室密封膜片6,高压气室壳体9连接电点火管12,电点火管12置于药剂室10内。
为了进一步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所述的排气孔1为环形排气孔。
为了进一步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所述的主高压气室7为环形主高压气室。
为了进一步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所述的导气孔5均匀分布。
为了进一步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所述的密封排气孔13对称设有两个。
为了进一步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所述的外壳2上设有固定孔8。
为了进一步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所述的主高压气室密封膜片6为凸型密封膜片。
为了进一步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所述的药剂室密封膜片4为凹型密封膜片。
本实用新型同已有技术相比可产生如下积极效果:由于本实用新型的高压气室内充有低于密封膜片爆破压力的氩气等环保气体,电点火管通过电子点火,点燃药剂室内的产气药,产气药迅速燃烧产生高压气体冲击波使药剂室的密封膜片爆裂,高压气体与高压气室内的氩气等环保气体混合产生低温高压混合气体后进入气袋,因此不仅环保,而其结构简单,体积小,成本低,产生的混合气体温度低,气袋外无需加防高温涂层,且清洁环保,无残渣。
附图说明:
附图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最佳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种汽车安全气囊主驾驶混合式气体发生器(参见附图),它具有外壳2,外壳2上设有环形排气孔1、固定孔8,外壳2内连接高压气室壳体9,高压气室壳体9内设有环形主高压气室7、副高压气室3、副高压气室3下方的药剂室10,主高压气室7和副高压气室3内充有低于密封膜片爆破压力的氩气等惰性环保气体,主高压气室7通过均匀分布的导气孔5连接副高压气室3,副高压气室3与药剂室10之间通过凹型药剂室密封膜片4隔离,主高压气室7设有对称的两个密封排气孔13,每个密封排气孔13处设有凸型主高压气室密封膜片6,将主高压气室7和排气孔1隔离,高压气室壳体9连接电点火管固定底座11,电点火管固定底座11固定电点火管12,电点火管12置于药剂室10内,并与产气药封装于药剂室10内。使用时,将电点火管12与汽车的控制系统(ECU)相连,通过固定孔8将外壳2与车体连接,当汽车发生碰撞时,由控制系统(ECU)向电点火管12发出点火电脉冲信号,电点火管急速点燃,在电点火管12的作用下引燃药剂室10内产气药,产气药产生的高温氮气迅速膨胀,使药剂室密封膜片4爆裂,高温氮气与副高压气室3内的氩气混合,形成低温高压混合气体迅速通过导气孔5进入主高压气室7,使主高压气室7的气体膨胀,膨胀后的气体压力使主高压气室密封膜片6迅速爆裂,气体通过外壳2上的排气孔1进入气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烟台安泰德汽车安全系统有限公司,未经烟台安泰德汽车安全系统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2507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杠杆驱动车
- 下一篇:一种具有媒介作用的多功能笔记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