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井下倒扣丢手作业地面控制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25544.9 | 申请日: | 2007-07-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71692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6-11 |
发明(设计)人: | 彭鼎;王光辉;弭连群;王永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化集团胜利石油管理局井下作业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B23/00 | 分类号: | E21B2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实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周京兰 |
地址: | 257078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井下 倒扣 丢手 作业 地面 控制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石油工业的修井作业工具,特别是井下倒扣丢手作业地面控制装置,适用于各种井下丢手管柱的修井作业,利用本装置通过修井机传递动力,控制井下管柱的倒扣丢手作业。
背景技术
油井有许多管柱是具有井下丢手结构的,如:冲填防砂管柱、压裂防砂管柱、打空心桥塞封闭管柱等。遇有井下事故时,可将井下管柱从丢手处提出,实现井下管柱上设备的更换和维修。对于这种井下丢手管柱进行井下作业施工时,地面最常用的方法就是用液压钳使井下管柱倒扣,实现丢手。此方法是把大钩解锁,用液压钳把油管抱住,用一根绳子拴住液压钳的控制把手,利用液压钳尾绳的固定作用,转动液压钳的控制把手,从而转动井下管柱,实现井下管柱的倒扣丢手作业。此方法存在着很大的危险,属违章作业行为。特别是用在海上油井时,由于海上油井较深,液压钳的扭矩是有限的,有时根本起不到倒扣的作用;其次,液压钳在转动时对尾绳的作用力很大,有可能把尾绳拉断伤人,通过绳子进行控制,操作不是很灵活,绳子可能断脱,造成井下管柱回转,非常危险。再就是钳牙对油管造成损伤,不利于油管的使用。操作过程中,需要多人配合才能进行,在人力物力上都是一种大的浪费。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井下倒扣丢手作业地面控制装置,为倒扣丢手作业的油井提供地面控制装置,替代现有用液压钳倒扣的修井操作方式。
本技术解决方案可达上述目的:井下倒扣丢手作业地面控制装置包括多方杆管和动力传递锥体,动力传递锥体穿套在多方杆管上。将多方杆管两端与井下管柱连接,动力传递锥体与修井机转盘配合。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的效果:将本装置连接在井下管柱中,与修井机转盘配合,利用修井机转盘传递动力,转动井下管柱,实现井下管柱的倒扣丢手作业。消除了利用液压钳使井下管柱倒扣的操作安全隐患,保障井场操作人员的人身安全。方便了施工,提高工作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是附图1A-A向的剖视图。
附图3是附图1B-B向的剖视图。
附图4是动力传递锥体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述:参见附图1,井下倒扣丢手作业地面控制装置包括多方杆管2和动力传递锥体3,动力传递锥体3穿套在多方杆管2上。多方杆管2两端与井下管柱连接,动力传递锥体3与修井机转盘配合。参见附图2,多方杆管2是一根设有中心孔的多方杆管,两端外圆设有丝扣。附图2所示杆管为四方杆管,其中心孔与井下管柱的内径相符,杆管外形也可以是其它的多方形,如四方、五方、六方等形状。动力传递锥体3是一上部为四方台面的圆锥体,设有中心孔。参见附图3和附图4,图示的动力传递锥体3的中心孔是四方孔,该中心孔与多方杆管2的外形结构相配合。动力传递锥体3的四方台面与修井机转盘内孔配合。多方杆管2的外形结构与动力传递锥体3中心孔的形状相同,用以传递扭矩。
按附图1的连接方式,将本工具的下端与井下管柱的最上端连接。当井下管柱将要下至预定位置时,根据所下深度,使用不同长度的油管短节1调配本工具,以保证动力传递锥体3处于修井机钻台补心的位置,即将本工具当作井下管柱的一部分连接在井下管柱的顶部。当井下管柱上部悬挂封隔器坐封或充填防砂完毕后,将油管短节1挂上吊卡,上提管柱约20cm,利用修井机转盘转动修井机角传动箱,修井机角传动箱把扭矩传给修井机钻台补心,使位于钻台补心内的动力传递锥体3转动。动力传递锥体3把扭矩传给多方杆管2,使多方杆管2转动。多方杆管2带动整个下井的管柱转动,从而使下井的管柱实现丢手,用本装置替代了液压钳转动井下管柱倒扣进行丢手的操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化集团胜利石油管理局井下作业公司,未经中国石化集团胜利石油管理局井下作业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2554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车辆制动/驱动力控制设备
- 下一篇:儿童车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