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次性股动脉充气加压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25593.2 | 申请日: | 2007-07-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82178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7-09 |
发明(设计)人: | 辛兰;崔前英;贾如意;于安忠;孙丽萍;方新林;黄瑞彬 | 申请(专利权)人: | 济南市第四人民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B17/12 | 分类号: | A61B17/12;A61B17/135;A61F5/00 |
代理公司: | 山东济南齐鲁科技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宋永丽 |
地址: | 250031山东省济南市***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次性 动脉 充气 加压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是一种一次性股动脉充气加压装置。
背景技术
在医学领域介入手术在临床中逐渐被广泛使用,然而手术后股动脉穿刺部位处理的是否妥当非常重要,目前,通常采用两种止血方法:一种是徒手压迫20分钟左右后用绷带加压包扎砂袋压迫;另一种是使用血管内缝合器。这两种方法具有明显的不足:采用绷带加压包扎压迫法时,使加压包扎松紧程度较难达到均匀,无法达到较好的止血目的,易造成患者皮下血肿,甚至大出血,并且增加了医生的工作强度,如遇老年或肥胖体型包扎时则难度更大,由于是在双侧腹股沟进行“8”字型包扎,而且绷带较窄,用力包扎后,使肌肉局部受压明显,患者极不舒服。采用血管缝合器法,虽然可解决上述不足,但是大幅度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使许多患者无法使用。已公开的止血装置有较多结构,由于其结构复杂,操作准确性较低及止血效果差等原因,至今没有推广应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一次性股动脉充气加压装置,它能够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造价低,操作方便,止血效果好。
本实用新型为实现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次性股动脉充气加压装置,包括前片状包布和后片状包布,前片状包布的边沿处和后片状包布的边沿处分别设置锁扣,前片状包布的左侧设置第一囊腔,前片状包布的右侧设置第二囊腔,在第一囊腔内安装第一气囊,第二囊腔内安装第二气囊,第一气囊上安装第一气体加压管和第一压力表,第二气囊上安装第二气体加压管和第二压力表,第一囊腔和第二囊腔均呈长方形,前端为敞口,其余3面均是封闭结构,第一囊腔和第二囊腔的敞口端与前片状包布的中心位置的距离小于其后端距前片状包布中心位置的距离。第一囊腔和第二囊腔为双层结构,底面材料与前片状包布的材料相同,上层材料是硬质无弹性材料。前片状包布和后片状包布中间相连接,两侧底边是弧状,两侧分别为敞开式结构。前片状包布的两边沿上设置长条形锁扣,后片状包布上两边沿上设置柱式锁扣。在前片状包布的外表面上设置第一卡带和第二卡带。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造价低廉,操作简单方便,避免了交叉感染,充气加压均匀,止血效果好,可适用于各种体型,并且方便患者上下床、大小便等。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展开结构示意图;附图2是附图1的结构扣合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患者的使用方便,本实用新型设置前片状包布1和后片状包布7,在前片状包布1和后片状包布7的边沿处分别设置锁扣,锁扣的优选方案是:在前片状包布1的两边沿上设置长条形锁扣2,在后片状包布7上的两边沿上设置柱式锁扣6,这种结构便于根据患者的体形拉紧距离,以达到不影响止血效果的前提下,增加患者的适应范围、活动安全性及舒适度。为了达到止血压迫的准确性及好的止血效果,在前片状包布1的左侧设置第一囊腔10,前片状包布1的右侧设置第二囊腔13,在第一囊腔10内安装第一气囊12,第二囊腔13内安装第二气囊14,第一气囊12上安装第一气体加压管8和第一压力表9,第二气囊14上安装第二气体加压管4和第二压力表3,在第一气体加压管8和第二气体加压管4的一端均安装加压气囊。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第一囊腔10和第二囊腔13均呈长方形,前端为敞口,其余3面均是封闭结构,第一囊腔10和第二囊腔13的敝口端与前片状包布1的中心位置的距离小于其后端距前片状包布1中心位置的距离,使压迫止血准确并且具有较好效果。为了进一步保证达到更好的止血效果及患者的舒适度,将第一囊腔10和第二囊腔13设计为双层结构,底面材料与前片状包布1的材料相同,上层材料是硬质无弹性材料。本实用新型在设计时考虑到操作者的方便性及减少患者的痛苦程度,使前片状包布1和后片状包布7中间相连接,两侧底边是弧状,两侧分别为敞开式结构。为了使患者能够下床大小便时更方便,在前片状包布1的外表面上设置第一卡带16和第二卡带15,将充气囊管和压力表挂在卡带内。本实用新型使用时,将前片状包布1和后片包布状7平铺置于患者身下,将气囊分别装入囊腔内,拉紧锁扣后,向气囊内充气加压,根据压力表显示数据为加压依据。本实用新型使用方便加压后5-7小时即可,临床使用中未见血肿及出血等症状,患者感觉良好。本实用新型不被限制在本实施例之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济南市第四人民医院,未经济南市第四人民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2559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可快速装配与拆卸的绕线盘
- 下一篇:弯接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