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医用逃逸式双向导丝导入器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25596.6 | 申请日: | 2007-07-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58171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5-14 |
发明(设计)人: | 崔连群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省立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M25/01 | 分类号: | A61M25/01;A61B19/00;A61B17/00 |
代理公司: | 济南信达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姜明 |
地址: | 250014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医用 逃逸 双向 导入 | ||
1、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器械,尤其是一种医用逃逸式双向导丝导入器。
2、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在介入治疗时,导丝导入器插导丝困难,导丝插入球囊及支架困难,且浪费时间,增加手术风险,目前,还未有好的解决方案。
3、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任务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医用逃逸式双向导丝导入器,该医用逃逸式双向导丝导入器具有操作简单、快捷地将导丝导入球囊及支架、能快速的将导丝与导入器分离、缩短手术时间、减小手术风险的特点。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是由导入器远端口、导入器近端口和导入器管壁组成,在导入器管壁的中末断交界处设置有导入器锥度区,在导入器的内部设置一条贯穿导入器管壁的逃逸缝隙。
导入器为高分子聚合物的管状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医用逃逸式双向导丝导入器和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突出的有益效果:设计合理、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快捷地将导丝导入球囊及支架、能快速的将导丝与导入器分离、缩短手术时间、减小手术风险等特点。
4、附图说明
附图1是医用逃逸式双向导丝导入器的主视图;
附图2是医用逃逸式双向导丝导入器的工作状态图;
附图标记说明:1、导入器远端口,2、导入器管壁,3、逃逸缝隙,4、导入器锥度区,5、导入器近端口,6、Y头远端,7、Y头侧口,8、Y头近端口,9、Y头橡皮封垫,10、导丝,11、导入器锥度区与球囊及支架楔合点,12、球囊及支架。
5、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医用逃逸式双向导丝导入器作以下详细地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医用逃逸式双向导丝导入器,其结构是由导入器远端口、导入器近端口5和导入器管壁2组成,在导入器管壁2的中末断交界处设置有导入器锥度区4,在导入器的内部设置一条贯穿导入器管壁的逃逸缝隙3。
导入器为高分子聚合物的管状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医用逃逸式双向导丝导入器,在操作时,首先将导入器远端1经Y头近端口8插入Y头,然后旋紧Y头螺丝,这时Y头橡皮封垫9被挤压,并收紧橡皮封垫9,使导入器逃逸缝隙3闭合。这时将导丝10从导入器近端口5插入导入器,再经过导入器锥度区4导入导入器远端,这时可介入导丝10操作,当导丝10前端跨过病变狭窄部位时,再旋松Y头近端螺丝,从而解除对导入器逃逸缝隙3压迫使其开放,然后将导入器后退至导丝10的近端,并使导丝近端位于导入器锥度区4的远端以远的位置,将球囊及支架12远端插入导入器,当球囊及支架12导管远端插至导入器锥度区4并与导入器密切接触(形成楔合点11)时,再将导入器和球囊及支架12一起向前推送,并将导入器与球囊及支架10的相对位置固定好,这时导丝10在导入器锥度区4被导入球囊及支架12腔内,当导丝10末端从球囊及支架12侧孔穿出时,再将导丝10经导入器逃逸缝隙3拉出,这时导入器便与导丝10脱离,从而实现导入、分离的操作。当操作要重复时,可用同一导入器完成。
除说明书所述的技术特征外,均为本专业技术人员的已知技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省立医院,未经山东省立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2559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