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油罐浮动出油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26979.5 | 申请日: | 2007-08-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88874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7-23 |
发明(设计)人: | 冯志强;杨宁;时敏;孟德嘉;王超;倪文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化股份胜利油田分公司孤岛采油厂 |
主分类号: | B01D17/032 | 分类号: | B01D17/03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57000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油罐 浮动 装置 | ||
一、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能提高油田联合站二级沉降罐原油沉降时间,降低进脱水器原油含水率的油罐浮动出油装置。
二、背景技术
油田集输泵站(联合站)对含水原油的脱水处理主要在沉降罐内和电脱水器内进行。沉降罐分为一次(一级)沉降罐、二次(二级)沉降罐两种。二次沉降罐为进泵前的缓冲罐,兼有沉降脱水的作用。原有装置存的问题:现在二次沉降油罐的进口在1米位置,出口在1.6-2.0之间。绝大部分的原油经过这1米多的沉降距离就进入出口,有效沉降时间与实际液位高低脱离关系。但二次沉降罐的液位通常保持在3.5-4.5米的位置甚至更高。由于进口与出口位差太小进来的原油来不及沉降就从出口流出,因此现有二次沉降罐的沉降空间没有全部利用,使用效率低。
三、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能够大幅提高二次沉降罐使用效率的油罐浮动出油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通过以下方式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由浮力体、浮动出油管、密封段、固定出油管、支撑和底座组成,其特征在于油罐浮动出油装置安装在二级沉降罐内的出口处,整个装置设置为圆管形,固定出油管下端垂直焊接在底座上,在固定出油管周侧与二级沉降罐的出口对应处焊接有出油口,出油口用出油管引出二级沉降罐罐外并设置出油阀,与脱水器进口连接,固定出油管上端内部设有带密封圈的密封座,密封座与固定出油管螺纹连接,浮动出油管插进固定出油管,两管之间由密封圈密封;在浮动出油管下端焊有限位挡圈,上部设为喇叭口形,喇叭口上部设有浮力体,两者之间用支撑焊接一体,支撑之间间距作为进油孔。
浮力体设椭圆形或球形或圆柱形空心体,其浮力大于浮动油管的质量。
固定出油管直径是浮动出油管直径0.5-1倍。
底座为钢块,其重量大于浮力体的浮力。
本实用新型与已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设计巧妙、结构合理,能使二级沉降罐出油口高度随液面升降,显著延长了原油的沉降时间,降低了出罐原油的含水率。
2、降低了脱水器的脱水负荷,提高了脱水器的脱水效率,保证了原油外输含水的合格率。
四、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在二级沉降罐罐内安装示意图。
图1中1-浮力体 2-浮动出油管 3-密封座 4-固定出油管 5-底座6-进油孔
图2中A-罐体 B-液面 C-油罐浮动出油装置 D-进油管 E-出油管
五、具体实施方式
为进一步公开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通过实施例作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由浮力体1、浮动出油管2、密封座3、固定出油管4、支撑6和底座5组成,其特征在于油罐浮动出油装置安装在二级沉降罐内的出口处,整个装置设置为圆管形,固定出油管下端垂直焊接在底座上,在固定出油管周侧与二级沉降罐的出口对应处焊接有出油口,出油口用出油管引出二级沉降罐罐外并设置出油阀,与脱水器进口连接,固定出油管上端内部设有带密封圈的密封座,密封座与固定出油管螺纹连接,浮动出油管插进固定出油管,两管之间由密封圈密封;在浮动出油管下端焊有限位挡圈,上部设为喇叭口形,喇叭口上部设有浮力体,两者之间用支撑焊接一体,支撑之间间距作为进油孔。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安装在二级沉降罐罐体A内与出油管E连接一体,油罐浮动出油装置C的底座5与罐底不连接,靠自身重力和焊接在罐体上出油管固定,集油管道来油从进油管D进入罐内,油液面B由出油管的闸门控制,液面一般控制在3.5-4.5米;在液面B逐渐升高时,如图1所示,浮力体1带动浮动出油管2也逐渐升高,进油口6也随之升高。在浮动油管上升或下降时密封座3上的密封圈进行密封,固定出油管4与浮动出油管2要保持同心,减小之间的摩擦阻力,使浮动出油管上下通畅。此装置的出油口可在1-4米的高度段随液面升高,显著延长了原油的沉降时间,降低了出罐原油的含水率,降低了脱水器脱水负荷,提高了脱水率,保证了外输原油含水合格率,降低了脱水成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化股份胜利油田分公司孤岛采油厂,未经中国石化股份胜利油田分公司孤岛采油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2697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