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无线收发设备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27183.1 | 申请日: | 2007-09-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13993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9-10 |
发明(设计)人: | 聂锡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聂锡明 |
主分类号: | H04B1/38 | 分类号: | H04B1/38;H04Q7/20 |
代理公司: | 济南泉城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李桂存 |
地址: | 250000山东省济南市历***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无线 收发 设备 | ||
(一)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无线收发设备,特别涉及一种医院、金融等行业排队用的无线收发设备。
(二)背景技术
目前,在医院、政务、金融、通讯、能源电力、教育等行业,业务受理量密集的窗口服务,业务办理过程中的排队现象日益突出,而市面上能提供的排队设备必须对墙体打孔、铺设数据线等复杂的施工,施工难度大,影响了正常的工作。
中国专利2005200825547公开了一种无线排队装置,在排队主机和窗口操控装置上分别设置有能实现两者之间信号传输的无线数据传输模块,在窗口控显示装置的窗口显示屏和呼叫器之间设置有其连接的单片机。上述专利实现了部分无线传输,但上述专利的显示屏与呼叫器之间采用数据线连接,造成显示屏与呼叫器之间的距离不能太远。但是,多数情况下,显示屏主要是针对客户,呼叫器主要针对内部人员,两者之间的距离一般较远。因此,上述专利的应用具有很大的局限性。
(三)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克服以上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应用范围广、呼叫器与显示屏相分离的无线收发设备。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措施来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的无线收发设备,包括有电脑主机、无线智能接收器、无线智能呼叫器和显示屏,其特别之处在于:在无线智能接收器和无线智能呼叫器上分别设置有能实现两者之间信号传输的无线数据传输模块,电脑主机分别与无线智能接收器和显示屏连接。为了进行语音提示,还包括有与电脑主机连接的音响。
本实用新型的无线收发设备,所述的无线智能呼叫器包括有一个内置接受天线和一个外置发射天线。
本实用新型的无线收发设备,所述的无线智能接收器包括有一个外置接受天线和一个外置发射天线。
本实用新型的无线收发设备,无线智能呼叫器与无线智能接收器(与电脑主机连接)进行双向无线数据交换,无线智能呼叫器发的指令通过无线智能接收器接收,并传给电脑主机,电脑主机通过数据分析后,将相应的指令传给显示屏和音箱。同时,无线智能呼叫器的显示屏显示当前通讯状态和操作结果。
本实用新型的无线收发设备,可以广泛用于医院、政务、金融、通讯、能源电力、教育等行业,也可以用于广播、电视等演播大厅各种互动栏目的无线投票表决器,各种比赛用的抢答器。
本实用新型的无线收发设备,将内部人员使用的无线智能呼叫器与客户使用的无线智能接收器实现了无线数据传输,具有安装调试方便,应用范围广,使用方便的优点。
(四)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各部件连接示意图。
图2为无线智能呼叫器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3为无线智能接收器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中,1-无线接受和发射电路,2-单片机控制电路,3-液晶显示电路,4-电源电路,5-发光二极管指示电路,6-蜂鸣器电路,7-复位电路。
(五)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具体的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无线收发设备,包括有包括有电脑主机、固定在电脑主机内的无线智能接收器、无线智能呼叫器、吸顶音响和显示屏,在无线智能接收器和无线智能呼叫器上分别设置有能实现两者之间信号传输的无线数据传输模块,电脑主机分别与无线智能接收器、吸顶音响和显示屏连接。无线智能呼叫器包括有一个内置接受天线和一个外置发射天线;无线智能接收器包括有一个外置接受天线和一个外置发射天线。
如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无线智能呼叫器的电路结构示意图,包括有无线接受和发射电路1、单片机控制电路2、液晶显示电路3、电源电路4、发光二极管指示电路5、蜂鸣器电路6、复位电路7。
其控制方法为:控制单片机连接的扫描键盘状态,在得到正常的呼叫信号后,驱动发射天线向电脑主机发送请求信号,同时在液晶界面上向用户提示,当无线接收天线收到电脑主机返回的无线信号后,传递给单片机,单片机在液面界面上向用户显示,然后继续扫描用户按键。
如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无线智能接收器的电路结构示意图,包括有无线接受板和发射板、控制单片机和232接口。由无线接受板接受终端发送来的无线信号,传递给控制单片机,控制单片机判断符合本系统格式后进行译码,然后按标准串口发送给电脑主机,以后会在一定时间内等待电脑主机返回的数据,如有返回,按本系统格式向终端发送返回数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聂锡明,未经聂锡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2718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