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猪鬃顺根传送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27665.7 | 申请日: | 2007-09-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88262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7-23 |
发明(设计)人: | 孙文乐 | 申请(专利权)人: | 孙文乐 |
主分类号: | A46D1/04 | 分类号: | A46D1/04;A46D1/055 |
代理公司: | 潍坊正信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王纪辰 |
地址: | 261103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猪鬃 传送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猪鬃整理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将猪鬃理顺并传送至分选装置的猪鬃顺根传送装置。
背景技术
猪鬃有很多用途,但只有将其按照长短分类后,才便于工业加工。现阶段,对猪鬃进行分尺整理的工艺为:首先,将成堆或者结块的猪鬃打散,然后将打散的猪鬃通过振动筛筛落后,再将杂乱无章的猪鬃进行理顺,然后将理顺的猪鬃进行长短分离,并将一定长度的猪鬃进行分装。所以在整个猪鬃整理过程中,猪鬃顺根是最重要的环节之一。
目前,传统的猪鬃顺根设备都只是经过振动筛筛落到溜板上,再经溜板滑落到输送带上,便完成了猪鬃的顺根过程。在顺根传动过程中,存在诸多的缺点:1.猪鬃在经过溜板的过程中,因溜板上的阻力等原因,而在滑落后依然杂乱无章,不便于下道工序的进行;2.由于溜板是固定的,所以在传送带的传送过程中,猪鬃容易歪倒并掉落,降低了整个设备的工作效率;3.猪鬃滑落时,在前的会对在后的产生阻挡作用,影响了理顺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顺根效果好,整理效率高的猪鬃顺根传送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猪鬃顺根传送装置,该猪鬃顺根传送装置安装于溜板的下方,所述猪鬃顺根传送装置包括分别由动力装置驱动的第一传送带和第二传送带,所述第二传送带位于第一传送带的下方,所述第二传送带与第一传送带同步且两者的传送方向一致,所述第一传送带上并排固定有多个用于接纳、理顺和收集猪鬃的顺根盒体,顺根盒体至少在起始端和末端设有开口,顺根盒体的起始端与溜板的末端相应,顺根盒体的末端与第二传送带的带面相靠。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顺根盒体上设有贯通起始端和末端的顺根槽,所述顺根槽包括靠近起始端的顶面敞口的接纳理顺部和靠近末端的、顶面封闭的收集部。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顺根槽的收集部的底面低于接纳理顺部的底面。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它还包括用于使第二传送带的带面工作部振动的振动装置。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振动装置包括位于所述第二传送带的带面工作部的下方且与其贴靠的振动带,所述振动带的两个固定端中至少一个是弹性的固定端,由动力驱动装置驱动的偏心轮,所述偏心轮贴靠于振动带的下方。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第二传送带与第一传送带的带面垂直。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猪鬃顺根传送装置,该猪鬃顺根传送装置安装于溜板的下方,所述猪鬃顺根传送装置包括分别由动力装置驱动的第一传送带和第二传送带,所述第二传送带位于第一传送带的下方,所述第二传送带与第一传送带同步且两者的传送方向一致,所述第一传送带上并排固定有多个用于接纳、理顺和收集猪鬃的顺根盒体,顺根盒体至少在起始端和末端设有开口,顺根盒体的起始端与溜板的末端相应,顺根盒体的末端与第二传送带的带面相靠,这样,从溜板滑落的猪鬃通过顺根盒体,完成了接纳、理顺和收集过程;同时,在第一传送带和第二传送带的共同作用之下,猪鬃不会从顺根盒体末端的开口漏掉,从而完成了猪鬃的传送,第一传送带和第二传送带同步且传送方向一致,使猪鬃在传送的过程中不易歪倒和掉落,提高了整个设备的工作效率和理顺效果。
由于所述顺根盒体上设有贯通起始端和末端的顺根槽,所述顺根槽包括靠近起始端的顶面敞口的接纳理顺部和靠近末端的、顶面封闭的收集部,这样,当猪鬃掉入顺根槽的接纳理顺部后,在顺根槽的槽壁的导向作用下滑入收集部,提高了顺根效果。
由于所述顺根槽的收集部的底面低于接纳理顺部的底面,这样,猪鬃在滑落时,在后滑落的猪鬃会层叠到在前滑落的猪鬃上,从而使在前的猪鬃不会对在后的猪鬃产生阻挡作用,进一步提高了理顺效果。
由于它还包括用于使第二传送带的带面工作部振动的振动装置,这样,使汇集在收集部中猪鬃便于齐头,为后续的分选装置提高分选精度提供了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右视示意图;
图3是图1中猪鬃顺根器单体的主视图;
图4是图3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孙文乐,未经孙文乐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2766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