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变速器用浮动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0720027714.7 | 申请日: | 2007-09-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03674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8-20 |
发明(设计)人: | 邹占伟;王军燕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重汽集团济南技术中心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H57/02 | 分类号: | F16H57/02 |
代理公司: | 济南泉城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李桂存 |
地址: | 250002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变速 器用 浮动 结构 | ||
(一)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机械变速箱部分结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变速器用浮动结构。
(二)背景技术
现有双副轴变速箱主轴浮动结构一般如图1所示,主轴1通过花键铰接于副箱输入齿轮上上副箱输入齿轮7通过轴承刚性支撑在壳体上,此种结构主轴前端在输入轴6的内孔中有一定的浮动量,后端无浮动量,造成副箱主轴齿轮浮动难于实现或实现之后带来其他诸如密封及结构刚度强度的问题。
(三)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克服以上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主轴前端有较大的浮动量后端也具有一定的浮动量,有效的实现了变速箱两根副轴的均载和输出轴均载的变速器用浮动结构。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措施来实现的:一种变速器用浮动结构,包括固定在壳体上的输入轴,位于输入轴后端的主轴,主轴末端连接有可以相对主轴转动的输出轴,所述的输出轴上安装有轴承,主轴的后端通过铰接球头固定于输出轴上的轴承上。
所述的输入轴和主轴之间安装有起支撑作用的衬套。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衬套与主轴轴径的间隙即为主轴在前端的浮动量,主轴后端有轴承和铰接球头两级铰接点,可以保证后端较小的浮动量和前部较大的浮动量,主轴与输出轴之间有相对转动,通过轴承实现二者轴向定位。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主轴前端有较大的浮动量后端也具有一定的浮动量,有效的实现了变速箱两根副轴的均载和输出轴均载。
2.方便实用、结构简单、成本低廉、适宜推广应用。
(四)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双副轴变速箱主轴浮动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主轴,2衬套,3铰接球头,4输出轴,5轴承,6输入轴,7副箱输入齿轮。
(五)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的一种变速器用浮动结构,包括固定在壳体上的输入轴6,位于输入轴6后端的主轴1,主轴1末端连接有可以相对主轴1转动的输出轴4,所述的输出轴4上安装有轴承5,主轴的后端通过铰接球头3固定于输出轴上的轴承5上。
所述的输入轴6和主轴1之间安装有起支撑作用的衬套2。
安装时输入轴6通过轴承定位于壳体上,输出轴4通过两个轴承定位于壳体上,主轴1前端大间隙定位于输入轴的衬套2内,主轴1的后端通过铰接球头3固定于输出轴4上的轴承5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重汽集团济南技术中心有限公司,未经中国重汽集团济南技术中心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2771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自助管钳
- 下一篇:非焊接压膜式螺旋快速扩弓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