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炉膛φ2800mm半水煤气发生炉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27795.0 | 申请日: | 2007-09-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06042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8-27 |
发明(设计)人: | 高长友;李克栋;李传玉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祥友化工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0J3/20 | 分类号: | C10J3/20 |
代理公司: | 淄博科信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孙爱华 |
地址: | 255200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炉膛 2800 mm 水煤气 发生 | ||
技术领域
炉膛φ2800mm半水煤气发生炉,属于合成氨工业半水煤气发生炉。
背景技术
合成氨工业用半水煤气发生炉,由于炉内环境恶劣,气体中含有害成份,造成整个传动支撑系统损坏,严重制约了生产。随着合成氨生产能力扩大及节能降耗要求,对整套炉子传动系统可靠性及寿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炉内集灰严重,原内外密封环,无防止移位的功能,容易造成传动系统移位。在不增加占地面积情况下,扩大生产能力,满足节能降耗要求的新型炉型成为本行业迫切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进行了改进,设计一种加大炉膛气化面积,提高单炉产气量,减少群炉占地面积、防止传动系统移位的炉膛φ2800mm半水煤气发生炉。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炉膛φ2800mm半水煤气发生炉,包括炉体、夹套、底盘、灰仓、大齿轮、小齿轮、炉山、上下滑道、钢球,其特征在于:炉膛直径为φ2800mm,在灰盘中心设置直通型防移位套。
增设连续干油泵,干油泵与电机相连,蒸汽出口设置在夹套顶部。
工作原理:中心定位套设计为直通型,将灰盘与底盘安装固定为一体,保证了同心度,防止传动系统移位。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炉膛φ2800mm半水煤气发生炉所具有的有益效果是:由于在灰盘中心设置直通型中心定位套,保证了同心度,防止传动系统移位。加大炉膛气化面积,提高单炉产气量,减少群炉占用面积,全新系列的标准型半水煤气发生炉达到了结构合理、产气量大,经测算新炉型日产合成氨可达70吨。可靠性高、寿命长、灰盘加大不流炭、维修费用低、单位合成氨占用面积小等特点,是目前国内唯一单炉产气量消耗最佳炉型。增设干油泵对上下滑道,及上下滑道间安装的φ90钢球实现高压连续加油润滑,使支撑整套炉子的传动灰盘,钢球滑道寿命提高了一倍以上。水夹套蒸汽口顶出,杜绝了蒸汽带水现象发生。
附图说明
图1是炉膛φ2800mm半水煤气发生炉的结构示意图。是本实用新型的最佳实施例,其中:1夹套 2灰仓 3干油泵 4蜗杆 5蜗轮 6小齿轮 7传动连接法兰 8直通式中心定位套 9φ90钢球 10大齿轮 11底盘12、灰盘 13上下滑道 14炉山 15蒸汽口 16加煤口 17炉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炉膛φ2800mm半水煤气发生炉做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
该炉膛φ2800mm半水煤气发生炉由夹套1、灰仓2、干油泵3、蜗杆4、蜗轮5、小齿轮6、传动连接法兰7、直通式中心定位套8、φ90钢球9、大齿轮10、炉山14、上下滑道10、底盘11、灰盘12、上下滑道13、炉山14、蒸汽出口15、加煤口16、炉体17组成。炉体17与灰仓2上部焊接,灰仓2下法兰与底盘11法兰连接,灰盘12与上滑道13连接,炉山14与灰盘12内法兰连接,大齿轮10与灰盘12连接,下滑道13与底盘11连接,直通式中心定位套8与灰盘12、底盘11连接。连续干油泵8与电机9相连,夹套1蒸汽出口改为上蒸汽出口15。
该炉膛φ2800mm标准型炉膛设计,底盘11、灰仓2、大齿轮10、小齿轮6、蜗轮5、蜗杆4加大,灰盘12外径φ3200mm,底盘11及灰仓2外形尺寸4600×3600。支撑钢球9为φ90。传动系统采用大模数设计,极大的提高了整个炉子传动系统的寿命。
工作过程:
原料煤从上部加煤口16加入炉膛内,由炉体17下中心进风口鼓风至炉体17内汽化层,温度达到汽化要求时停止送风,再通过蒸汽总管通入高温过热蒸汽与煤层接触,产生半水煤气,汽化后的煤层通过电机带动减速机,减速机带动蜗杆4传动至蜗轮5带动小齿轮6与大齿轮10,灰盘12,使灰盘12在钢球9的支撑下转动,从而把燃尽的炉渣排出到两侧的灰渣箱内,以实现连续生产。由于主要传动件小齿轮6与大齿轮10置于炉体17内,炉体17内由于存在多种腐蚀严重的气体和灰尘,对传动设备损坏非常严重,所以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腐蚀问题。加大了炉体17内径及传动零部件结构尺寸,使整个炉体17产气量大大提高。加大传动零部件的强度,使各传动件寿命提高。同时设置了大尺寸直通式中心定位套8,有效的解决了因灰尘多造成的灰盘12移位现象。增设了干油泵3利用电机曲柄往复运动,高压为上下滑道13及滑道内的钢球9注入润滑油,提高钢球9及上下滑道13寿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祥友化工机械有限公司,未经山东祥友化工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2779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