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串联结构生物放电鞋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28685.6 | 申请日: | 2007-10-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15452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9-17 |
发明(设计)人: | 陈罘杲;刘景春;何秀英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罘杲 |
主分类号: | A43B7/36 | 分类号: | A43B7/3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76826山东省日照市经济***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串联 结构 生物 放电 | ||
所属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鞋,尤其是一种串联结构生物放电鞋。
背景技术:
人们在工作、生活、休闲的活动过程中由于运动、摩擦感应及生物电场的作用常常会使人体、服饰或鞋袜带电,并且积累几百到几千伏的电压,这种带电现象不仅影响作业产品,也给人体的各生理系统造成不健康因素,甚至影响着人体正常生理活动,对人体健康造成一定的威胁,同时可能引起易燃场所火灾的发生。目前解决人体带电的办法是使电流泄漏,一般采用抗静电鞋,这种抗静电鞋的制作方法就是在外底或其它材料中加入抗静电剂或导电材料,减少外底的电阻使导电能力增强,让电流泄漏与大地。即使在外底中加入导电材料,其体积阻率一般控制在107-108Ω左右,导电效果较差,由于鞋底通用高分子材料制作而成,所以不同导电材料的添加对外底的性能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为了解决背景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人经过多年的研究,发明了一种串联结构生物放电鞋用以解决上述不足。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串联结构生物放电鞋的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之一是:鞋底放电电极的设计;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之二是:中底导电极结构的设计;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之三是:饰垫层集电电极结构设计。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串联结构生物放电鞋包括鞋帮、鞋底、中底、饰垫所构成,其特征在于:在鞋底上设有放电电极,在中底上设有导电电极,在饰垫上设有集电电极,所述的电极相互串联。其中:鞋底上的放电电极为“工”字型结构,设在鞋底的电极孔内并贯穿鞋底,放电电极的放电端与大地接触,放电电极的连接端与中底的导电极接触,放电电极为导电性能良好的金属、非金属或导电聚合物。
所述的一种串联结构生物放电鞋,其特征在于:中底上的导电极固设在中底的电极孔内并与鞋底的放电电极对应,导电极采用金属钉状物或导电聚合物制作而成,或者采用金属导线在中底上固定形成导电结构。
所述的一种串联结构生物放电鞋,其特征在于:饰垫上的集电电极采用柔性导线缝合在饰垫上或在饰垫上设有导电点,导电点为金属钉物,通过铆制工艺设置饰垫上,与中底上的导电极相连。
所述的一种串联结构生物放电鞋,其特征在于:鞋帮、鞋底、中底、饰垫等部件通过胶粘工艺粘合在一起,胶粘时注意电极间不得涂胶,防止绝缘或电阻增大影响导电效果。
本实用新型与背景技术比较所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背景技术中的抗静电鞋一般采用添加抗静电剂达到导电作用,其等效电阻为R1+R2+R3即鞋底电阻+中底电阻+饰垫电阻,其总电阻为数百兆欧,对生物电流、人体静电达不到电流排放要求,由于本技术方案采用鞋底、中底、饰垫上设有电极,将各电极串联起来,其等效电阻为0,使人体生物电或静电通过本实用新型很好的排放到大地中,防止人体静电在作业时造成危害,同时消除静电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附图说明:
以下用实施例并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本实用新型鞋底平面图。
图3.本实用新型鞋底剖面图。
图4.本实用新型中底平面图。
图5.本实用新型饰垫平面图。
图6.背景技术比较技术等效电路图。
图7.本实用新型等效电路图。
图中:1.鞋帮;
2.鞋底,21.电极孔,22.放电电极,221.放电端,222.连接端;
3.中底,31.导电极,32.中底电极孔;
4.饰垫,41.集电电极,42.导电点;
R1.外底导电电阻,R2.中底导电电阻,R3.饰垫电阻,
R4.等效电阻。
具体实施例
实施例1:一种串联结构生物放电鞋包括鞋帮1、鞋底2、中底3、饰垫4所构成,其特征在于:在鞋底2上设有放电电极22,在中底3上设有导电极31,在饰垫4上设有集电电极41,所述的电极相互串联。其中:鞋底2上的放电电极22为“工”字型结构,设在鞋底2的电极孔21内并贯穿鞋底2,放电电极22的放电端221与大地接触,放电电极22的连接端222与中底3的导电极31接触,放电电极22为导电性能良好的金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罘杲,未经陈罘杲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2868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按键符号发光键盘
- 下一篇:带电多用组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