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伤口牵拉闭合针钩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28949.8 | 申请日: | 2007-10-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98157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8-13 |
发明(设计)人: | 李士华;史忠岚;张颖;张吉新;邵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士华史忠岚张颖 |
主分类号: | A61B17/02 | 分类号: | A61B17/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50031山东省济南***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伤口 牵拉 闭合 | ||
(一)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手术器械,具体说是涉及一种用于手术伤口或创伤伤口免缝合闭合手术的伤口牵拉闭合针钩。
(二)背景技术
目前,对于手术伤口或创伤伤口多采用手术缝合针引线缝合法,待伤口愈合后再用剪刀拆除缝线。此方法不仅手术中的穿针、缝合、打结、剪线等操作过程需耗费手术时间,更主要的是术后会给患者留下明显的伤口疤痕。另外,对于较小创伤伤口的缝合,也需要消毒伤口后铺盖手术孔巾,以防止在缝合过程中因缝合线接触伤口周围皮肤引起伤口感染。所以即便是小的伤口缝合也需要用带有消毒手术孔巾和针线、剪刀、镊子等手术器械来进行缝合,直接增加了手术成本。
(三)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正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用于手术伤口或创伤伤口免缝合闭合手术的伤口牵拉闭合针钩。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以下措施来实现:
本实用新型的伤口牵拉闭合针钩它包括U形针钩和牵拉支撑杆;所述U形针钩的两前端均为锋利的针尖型结构,其针尖部分以垂直于U形体所在平面弯折的方式向同侧弯折成钩状结构;所述牵拉支撑杆的两端均设置有用于撑拉U形针钩底部的Y形叉口。
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使用方法如下:
用镊子夹住一个U形针钩底部,靠近手术伤口或创伤伤口一侧边缘,将U形针钩两前端的针钩刺入皮肤,勾起伤口边缘,并使U形针钩的底部朝向皮缘的对侧;与之相对应,用镊子夹住另一个U形针钩底部,靠近手术伤口或创伤伤口另一侧边缘,将U形针钩两前端的针钩刺入皮肤,勾起伤口边缘,并使U形针钩的底部朝向皮缘的对侧,使两相背的U形针钩的底部在伤口中线相交叉后伸向对侧,之后用镊子夹起牵拉支撑杆,使牵拉支撑杆一端的Y形叉口卡住一侧U形针钩的底部,向对侧推进,再用另一把镊子夹起与之对称的U形针钩的底部向反向推进,使两侧的U形针钩勾起的伤口边缘紧密地靠拢在一起,此时将牵拉支撑杆另一端的Y形叉口卡住另一侧U形针钩的底部,稳定持续的支撑在两侧U形针钩之间(如图1所示),使伤口两边缘维持在紧密对合的位置。之后在采用同样的方法沿伤口长度方向间隔置入固定几对U形针钩,使伤口完全闭合,使之在紧密对合状态下维持七天左右,待伤口愈合后即可取出U形针钩。取出U形针钩时,用两把镊子分别夹起牵拉支撑杆和一侧的U形针钩的底部,稍微用力推开两U形针钩底部的间隙,取出牵拉支撑杆,即可方便地取出两U形针钩。
本实用新型不仅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节省手术时间的优点,同时还具有伤口对合整齐、利于愈合的特点,并为小伤口的急诊处理提供了便利。另外,在伤口愈合后不会出现采用丝线缝合捆扎伤口边缘组织引起的与伤口垂直的多条小疤痕,有利于美容。
(四)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用状态结构立体图。
图2是图1中U形针钩的立体图。
图3是图1中牵拉支撑杆的立体图。
图4是图2的正面视图。
图5是图4的侧视图。
(五)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以下将结合实施例(附图)作进一步详述:
如图2、3、4、5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伤口牵拉闭合针钩包括U形针钩(1)和牵拉支撑杆(2);所述U形针钩的两前端均为锋利的针尖型结构,其针尖部分(2)以垂直于U形体所在平面弯折的方式向同侧弯折成钩状结构;所述牵拉支撑杆(3)的两端均设置有用于撑拉U形针钩底部的Y形叉口(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士华史忠岚张颖,未经李士华史忠岚张颖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2894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长内圈调心滚子轴承
- 下一篇:一种油动机监控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