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炼钢高温炉渣闷渣炉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29098.9 | 申请日: | 2007-10-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06024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8-27 |
发明(设计)人: | 姜进强;润建刚;叶书开;徐清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济南济钢设计院 |
主分类号: | C04B5/00 | 分类号: | C04B5/00;C21B3/06 |
代理公司: | 山东济南齐鲁科技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宋永丽 |
地址: | 250101***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炼钢 高温 炉渣 闷渣炉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设计炼钢高温炉渣闷解领域,具体是一种炼钢高温炉渣闷渣炉。
背景技术
国内目前的炼钢炉渣闷渣罐式结构只能适应温度<600℃的固体钢渣闷解,如果温度再高闷渣罐容易变形,并且有爆炸危险。这使得钢渣处理只能在固化后进入闷渣罐,无法实现出炼钢炉后直接处理,从而导致闷渣直接热闷比率低。闷渣罐内蒸汽无法回收利用,渣场环境差。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炼钢高温炉渣闷渣炉,可以使钢渣入炉温度提高到1000℃以上,大大提高了钢渣直接热闷比率,改善渣场环境,实现蒸汽回收利用。
本实用新型为实现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炼钢高温炉渣闷渣炉,包括外壁,外壁底部设置底座,外壁内侧壁上安装内壁,底座上安装内底座,外壁与内壁间设置空气隔热层,外壁顶部安装闷渣盖,闷渣盖下安装进水管和喷淋管,喷淋管上安装喷头,进水管与喷淋管相通,进水管穿过闷渣盖与水源相通。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特征是:外壁上开设蒸汽排放口。外壁与内壁间通过螺栓固定连接。闷渣盖下安装第一喷淋管、第二喷淋管和第三喷淋管,第一喷淋管、第二喷淋管和第三喷淋管上各安装4个喷头。闷渣盖侧壁外侧上安装上固定架,上固定架安装卡梁,外壁上部安装下固定架,下固定架上安装挂钩。闷渣盖底部外侧设置密封条,密封条上开设水封槽。闷渣盖上部安装安全阀。底座为斜面,底座较低部开设出水口,出水口内侧安装支撑板,支撑板上安装过滤网。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可以实现高温钢渣入炉,提高了闷渣炉内蒸汽压力和温度,提高了钢渣直接热闷比率;大幅提高了闷渣质量;改善了渣场环境;实现蒸汽的回收利用。具有钢渣直接热闷比率高、结构牢固、操作方便、使用安全、节约能源等特点。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附图2是附图1中A-A向剖视结构示意图;附图3是附图1中B-B向剖视结构示意图;附图4是附图3中P向结构示意图;附图5是附图3中I部局部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主体结构包括外壁7,外壁7底部设置底座19,外壁7内侧壁上安装内壁5,底座19上安装内底座20。外壁与内壁间设置空气隔热层4。内壁5和空气隔热层4可以避免外壁7高温膨胀破碎,提高外壁7使用寿命。内底座20可以避免抓渣时底座19的损坏,同时可以让高温炉渣不直接与底座19接触,提高了底座19使用寿命。外壁7可以采用耐热混凝土制作,内底座20可以采用厚钢坯制作。外壁7顶部安装闷渣盖2,为了防止高炉闷解过程中发生爆炸,闷渣盖2下安装进水管16和喷淋管,喷淋管上安装喷头15,进水管16与喷淋管相通,进水管16穿过闷渣盖2与水源相通。水源打开后,水经进水管16进入喷淋管进行高压喷淋。喷淋管根据需求可以为2组、3组或4组等,本实施例中闷渣盖2下安装第一喷淋管11、第二喷淋管12和第三喷淋管13,第一喷淋管11、第二喷淋管12和第三喷淋管13上各安装4个喷头15,这样既可以保证钢渣与雾化水充分接触,又节约水源、不造成浪费。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特征是:外壁7与内壁5间通过螺栓6固定连接,这样可以准确定位内壁5,避免外壁7膨胀。为了实现炉内水蒸气的回收利用,在外壁7上开设蒸汽排放口8。为了增加炉内压力,保证闷渣盖2在使用时不出现松动,闷渣盖2侧壁外侧上安装上固定架21,上固定架21安装卡梁23,外壁7上部安装下固定架22,下固定架22上安装挂钩10。使用时将闷渣盖2放置在外壁7,然后将挂钩10挂在卡梁23上。为了使闷渣盖2受到力均匀,在闷渣盖2每个侧面分别安装两个下固定架22和上固定架21。为了更好的密封闷渣盖2,防止漏气,在闷渣盖2外侧底部设置密封条17,密封条17上开设水封槽3,使用时将水灌入水封槽3内。为了防止闷解过程中出现压力过高导致爆炸,在闷渣盖2上部安装安全阀1。为了排出炉内积水,底座19为斜面,底座19较低部开设出水口18,出水口18内侧安装支撑板14,支撑板14上安装过滤网9,积水经过滤后流出炉体。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并不限制于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实施例的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济南济钢设计院,未经济南济钢设计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2909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