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多部位灸疗床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29786.5 | 申请日: | 2007-11-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01705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8-20 |
发明(设计)人: | 姜秀芹;滕春志;孙建平;孙晓峰;所俊强;潘海燕;贺克勤;陈平;毛振州 | 申请(专利权)人: | 姜秀芹 |
主分类号: | A61H39/08 | 分类号: | A61H39/08;A61G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140***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部位 灸疗床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通过中医灸疗法实施人体多个部位治疗、保健的器械,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多部位灸疗床。
背景技术
灸疗是中医治疗的常用方法,具有五千余年历史,以简、便、效、廉在历史长河中得到人民群众的广泛认同。但其低效的操作方法极大地制约了这一传统优秀医学的发展,具体原因包括以下几方面:首先传统灸疗使用时医者手持灸条对某一穴位单独施治,一位医者一次只能治疗一位患者的一个穴位,对人工效率的限制极大,现代实践中直接导致了这治疗成本过高,效率过低。其次,手工操作的规范性较差,差错率较高,临床中医生灸疗时对距离掌握的随意性较大,造成患者烫伤留下疤痕的事故时有发生。这些缺陷已经成为严重制约灸疗这一中华民族瑰宝的大众化普及、发扬和在国际上的标准化推广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多部位灸疗床,通过在多个方位设置多个灸疗点,实现同时从不同角度对多个部位的灸疗,提高灸疗效率,并实现同时对身体某病变部位进行双侧灸疗,以克服上述技术现状和已有产品的不足。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多部位灸疗床,包括床体和床板,其特征是:在床板的床面上平行安装有两滑动轴,两滑动轴之间滑动安装有滑动板,滑动板位于相邻两床板之间,在滑动板上开设有用于连接灸疗筒的滑动槽;在床体两侧铰接有一个以上弧形滑动片,在弧形滑动片上开设有用于连接灸疗筒的弧形滑动槽。
滑动板的两端通过滑动套管滑动安装在两滑动轴上。
本实用新型的积极效果在于:(1)、通过本实用新型可实现自定位、多点、滑动调节设置。这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项关键措施,它不是简单的现有技术组合,而是克服偏见,并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可通过在滑动槽和弧形滑动槽中滑动灸疗筒移动治疗位置,可以满足自助式、多部位、多穴位、多点的全方位灸疗,解放了人力、专业要求低,大幅度提高了治疗保键的安全性、速度、质量和效率,适合群众性的普及和推广使用,极大降低了群众医疗预防、保健的费用,并有效减少了化学药物的使用。(2)、可以采用上下或者前后两个以上灸疗筒通过辨证对人体一个或一个以上的穴位同时保健、治疗,起到更加突出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进一步描述本实用新型。
参见图1,本实施例包括床体1和多块活动安装在床体1上的床板2。在床板2的床面上平行安装有两滑动轴8,两滑动轴8之间滑动安装有滑动板6,滑动板6位于相邻两床板2之间,在滑动板6上开设有用于连接灸疗筒的滑动槽7;在床体1两侧铰接有一个以上弧形滑动片5,在弧形滑动片5上开设有用于连接灸疗筒的弧形滑动槽4。
滑动板6的两端通过滑动套管3滑动安装在两滑动轴8上。
治疗时患者躺于床上,使用滑动板6上的灸疗筒治疗人体下面(腰背部等)的部位,使用弧形滑动片5上的灸疗筒治疗人体上面(胸腹部等)的部位。
灸疗筒的主体可以是现有技术的灸疗筒(比如专利号200410036125.6的中国授权发明专利“高效眼科灸疗装置”中公开的下沉式燃烧仓),也可以是带有电加热装置或者不含药物燃烧体的加热筒。所述灸疗筒的治疗孔处镶嵌有磁铁,在滑动槽和弧形滑动槽上加装金属镶条,磁铁与金属镶条吸合连接实施灸疗操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姜秀芹,未经姜秀芹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2978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