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太阳能火车、汽车与轮船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30256.2 | 申请日: | 2007-11-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28378Y | 公开(公告)日: | 2008-10-08 |
发明(设计)人: | 王正铉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正铉 |
主分类号: | B60L8/00 | 分类号: | B60L8/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6071山东省青***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太阳能 火车 汽车 轮船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利用太阳能作为动力的火车、汽车与轮船。
背景技术:
当前,随着工农业生产的高速发展以及人类生活现代化需求,能源的消耗日趋增加。石油、煤炭等一次性不可再生能源日益减少并终将枯竭。尤为甚者在石油、煤炭等能源的消耗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二氧化碳及其他有害物质,使人类唯一的家园地球因此产生了温室效应并日趋严重,人类的生存环境日趋恶化!基与此,人类对可重复利用具有环境保护效能的新型能源,特别是对太阳能的利用开发尤为迫切。与时俱进,随着地球上一次不可重复能源的耗尽,可供人类生存的最后能源必将是太阳能!当前,人类所拥有的数量巨大的以汽油、柴油等燃料为动力的汽车、火车与轮船每时每刻都在大量地消耗这些不可再生能源,同时又排放出大量的有害废气!因此,如何用新的可重复利用的绿色环抱型能源来代替或减少这些数量巨大的汽车、火车或轮船所依赖的汽油柴油就成为当务之急!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利用太阳能来产生电能作为动力取代或部分取代汽油柴油来驱动火车、汽车或轮船同时作为该火车、汽车或轮船其他用电器的辅助电源,以达到人类节能减排保护地球的目的。
太阳能火车、汽车与轮船,包括太阳能电池板;缓冲防震保护层;蓄电池与电动机。其特征是:太阳能电池板是铺设安装在火车、汽车的车厢顶部外表面上或该车厢上侧面的外表面上或铺设安装在轮船上层建筑顶部的外表面上或该上层建筑墙壁的外表面上;缓冲防震保护层铺设安装在太阳能电池板与火车、汽车车厢顶部外表面或该车厢上侧面外表面或轮船上层建筑外表面或该上层建筑墙壁外表面之间;该太阳能电池板的正极和负极的输出端通过导线与蓄电池的正极和负极的输入端相连接;该蓄电池的正极和负极的输出端通过导线与电动机的正极和负极的输入端相连接或与该火车、汽车或轮船上的其他用电器的正极和负极的输入端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将可重复使用的取之不尽的绿色环保型的太阳光能转换成同样绿色环保的电能取代或部分取代汽油柴油来驱动火车、汽车或轮船,可最大限度地达到节能减排,保护人类共同的唯一家园地球的大气环境的目的。另外至少可以防止火车、汽车或轮船在意外情况下因蓄电池无电而无法电打火启动的弊病。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太阳能电池板在火车、汽车的车厢顶部外表面上或该车厢上侧面外表面或轮船上层建筑顶部外表面或该上层建筑的墙壁外表面上铺设安装的示意图。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注:为了叙述简便及能更好地阐明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本附图2特以火车的结构示意图为例进行相关的阐述。本实用新型在汽车或轮船上具体实施的结构示意图及工作原理与附图2所示意的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包括—铺设安装在火车、汽车的车厢顶部外表面上或该车厢上侧外表面上或轮船的上层建筑顶部外表面上或该上层建筑墙壁外表面上的太阳能电池板1;在该太阳能电池板1与该火车、汽车顶部的外表面或该车厢上侧外表面或轮船的上层建筑顶部外表面或该上层建筑墙壁外表面之间铺设安装的缓冲防震保护层2;蓄电池4与电动机6。太阳能电池板1的正极和负极的输出端通过导线3与蓄电池4的正极和负极的输入端相连接;蓄电池4的正极和负极的输出端通过导线5与电动机6的正极和负极的输入端相连结。缓冲防震保护层2的功能是保护太阳能电池板1不遭受该火车、汽车或该轮船在行使中产生的震动,进而保障太阳能电池板1能正常工作。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当太阳光照射在太阳能电池板1上时,该太阳能电池板1将这些太阳光能转换成电能并通过导线3输入蓄电池4;该蓄电池4将来的电流再通过导线5输入电动机6并使该电动机6转动进而驱动该火车、汽车或该轮船行驶;与此同时还可以向该火车、汽车或该轮船上的其他的用电器供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正铉,未经王正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3025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过滤袋
- 下一篇:基于LDPC码的卫星数字多媒体广播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