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环形护堤医疗双体卫生巾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31265.3 | 申请日: | 2007-02-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79499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7-02 |
发明(设计)人: | 吕宜江 | 申请(专利权)人: | 吕宜江 |
主分类号: | A61F13/15 | 分类号: | A61F13/15;A61L15/4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710077陕西省西安市莲***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环形 护堤 医疗 卫生巾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妇女卫生用品,特别是一种环形护堤医疗双体卫生巾。
背景技术
发明人曾经申请了一项专利申请号为00254376.1的“一种保健月经袋”专利和一项专利申请号为01204006.1的“一种带护堤的弹力医疗卫生巾”专利。前者专利结构比较复杂,很难一次成型,进行大规模工业化生产时成本比较高;后者虽然较前者有了很大改进,而且更适宜进行大规模工业化生产,但由于妇女的月经血量的多少往往是因人而异、因时而异,而上述二项专利均缺少因血量不同的可选性,因此尚不是很完善的,还需进一步技术改进。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环形护堤医疗双体卫生巾,在环形护堤的中间放置双体芯垫,双体芯垫有吸蓄经血的作用,从而与环形护堤、巾体吸水层等共同构成具有更好的防止经血泄漏作用的新型卫生巾,而且在经血量不多时又可将双体芯垫与卫生巾分体使用,同时还能够起到消炎、杀菌、止痛、止痒的医疗保健作用,方便实用,并且适合工业化大规模生产加工。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带环形护堤的医疗卫生巾,卫生巾体底层为防渗漏层,防渗漏层顶面设吸水层,防渗漏层底面设粘贴层,所述的卫生巾体吸水层表面设置有环形凸起的弹力护堤,在环形凸起的弹力护堤中间设有一个可取掉的双体芯垫,在卫生巾体吸水层顶面及双体芯垫顶面敷设药物。
本实用新型的环形护堤中的双体芯垫由吸水性强的材料制成,如用绒毛浆与木浆合成,在双体芯垫的顶面可敷设一定药物,在双体芯垫的背面设粘贴层;双体芯垫的主要作用是吸蓄经血,尤其当经血量大时更为适用。使用卫生巾时将双体芯垫粘贴在环形护堤中的凹底部即可。在经血量不大时使用卫生巾则可不用粘贴双体芯垫,双体芯垫也可当卫生垫平时使用,平时使用时将其粘贴在内裤上即可。
本实用新型的环形护堤形成的防渗漏墙不仅可有效防止经血的渗漏,而且对双体芯垫也起到了固定作用,从而避免了双体芯垫滚球、移位。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带有弹性的材料作为吸水层,使用时卫生巾不易发生移位、变形。卫生巾体吸水层表面设置了弹力护堤可以与女性的外阴紧密吻合,防止渗漏。吸水层及双体芯垫中敷设的中药可以起到消炎、杀菌、止痛的保健作用。本实用新型由于结构简单合理,适合工业化大规模生产加工。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卫生巾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A-A剖面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双体芯垫示意图。
图中,1——护堤;2——护堤凹底;3——吸水层;4——双体芯垫;
5——卫生巾体;6——防渗漏层;7——护翼;8——粘贴层;
9——药物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如图所示,卫生巾体(5)有吸水层(3)和防渗漏层(6)。在吸水层(3)表面设置凸起的弹力环形护堤(1);护堤(1)中间形成护堤凹底(2)。在护堤凹底(2)中可放置一个双体芯垫(4)。双体芯垫(4)为吸蓄液体性能较好材料制成。双体芯垫(4)的形状、规格应与护堤(1)相吻合。环形护堤(1)的内凹部分可设计成椭圆形、长方形、腰果形等样式,因此双体芯垫(4)的形状也应与其相吻合,也可分别设计成椭圆形、长方形、腰果形等。在双体芯垫(4)的背面设有粘贴层(8),在使用时用于与护堤凹底(2)固定。在月经血量不多时,卫生巾体(5)可不用粘贴双体芯垫(4),双体芯垫(4)便可做为一般的卫生垫,平时粘贴在衬裤上使用。这样便成了一种即可将双体芯垫(4)与卫生巾体(5)合体使用,又可将二者分体使用的双体卫生巾。
卫生巾体(5)外周设有护翼(7),在吸水层(3)及双体芯垫(4)表层顶面可敷设药物,形成药物层(9)。药物可以有多种类型,如消炎型、杀菌型、止痛型、止痒型、防治性病型等等。本实用新型采用的双体设计对于妇女根据月经量大小不同而有了更适宜的选择。方便实用,能够为广大消费者欢迎。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适合工业化大规模生产,因此生产成本不会明显增加。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吕宜江,未经吕宜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3126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