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驾驶室液压翻转机构的自解锁升降油缸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31553.9 | 申请日: | 2007-04-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21311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2-13 |
发明(设计)人: | 姚碎全;宋建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陕西燎原航空机械制造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33/067 | 分类号: | B62D33/067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723200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驾驶室 液压 翻转 机构 解锁 升降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是汽车驾驶室翻起和落下的机构,具体涉及的是一种驾驶室液压翻转机构的升降油缸。
背景技术
目前,许多汽车驾驶室翻转机构的升降油缸都是带有机械锁止机构的油缸,例如北汽福田的欧曼重卡、重庆红岩的金刚K01、新大康等重卡上都使用的是这种油缸。采用这种油缸的驾驶室翻转机构,在驾驶室回落之前必须拉动连接在锁止机构上的软轴,使锁舌脱离保险架上的限位槽进行解锁。然而,在实际使用中误操作的现象却时有发生,即在驾驶室回落之前操作员忘记了通过软轴先行解锁,就启动了驾驶室回落程序,结果使翻转油缸的活塞杆带着保险架往回收,使锁舌在没有脱离开限位槽的情况下强行受压,锁舌弯曲变形或者将焊接的支座打掉,发生事故。这样,轻者造成翻转油缸的损坏,重者会对操作员造成身体伤害,甚至会危及到操作员的生命安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一种驾驶室液压翻转机构的自解锁升降油缸。
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驾驶室液压翻转机构的自解锁升降油缸,包括带有双向液压锁的翻转油缸,在所述翻转油缸的有杆腔上设置一个分支油路,该分支油路的始端通过三通管嘴与翻转油缸的有杆腔连接,分支油路的终端连接在开锁油缸上,所述开锁油缸的缸体固定在翻转油缸的缸体上,开锁油缸的活塞杆位于翻转油缸上的锁舌下面。
本实用新型升降油缸由于有了开锁油缸,当需要驾驶室回落时,操作员直接操作回落程序即可。在驾驶室回落过程中,油泵换向阀换向后,液压力首先推动开锁油缸的活塞杆伸出来,使锁舌与液压锁保险架上的限位槽完全脱离开,自动解锁,使翻转油缸的活塞杆顺利收回。其操作方便,安全可靠。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自解锁升降油缸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A-A剖视图。
图3是图1中开锁油缸的构造示意图。
图中1.翻转油缸缸体,2.三通管嘴,3.翻转油缸活塞,4.翻转油缸活塞杆,5.油管,6.保险架,7.支座,8.开锁油缸,9.开锁油缸活塞杆,10.回位弹簧,11.锁舌,12、13管嘴,14、16.钢球,15、18.弹簧,17.阀芯,19.管嘴,20.开锁油缸缸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在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自解锁升降油缸是在目前使用的带有双向液压锁的驾驶室翻转油缸上增加一个分支油路和一个开锁油缸。分支油路通过油管5一端与三通管嘴2连接,即与翻转油缸的有杆腔连接,另一端连接在开锁油缸8上,翻转油缸的缸体上固定有一个支座7,开锁油缸的缸体20固定在该支座7上,开锁油缸的活塞杆9位于翻转油缸上的锁舌11下面。
本实用新型自解锁升降油缸中的开锁油缸与普通柱塞式油缸一样,是由缸体20、进油管嘴19、活塞杆9和缸体内的油路管道组成,图3所示。当压力油供给开锁油缸时,活塞杆9上升,把锁舌11顶起,使锁舌11脱开保险架6的限位槽。
本实用新型自解锁升降油缸的完整工作过程如下所述:
翻起驾驶室:用非叉动式油泵向翻转油缸的管嘴13供压力油,油压顶开钢球14向无杆腔供油,推动活塞3,活塞杆4带动保险架6一起往外伸出,顶起驾驶室。在此过程中,开锁油缸8处于无油压状态,活塞杆9在回位弹簧10的作用下处于回收状态,而锁舌11一直保持与保险架6紧密切合,每遇到保险架6上的一个限位槽,锁舌11就将保险架6锁止一次,以防止驾驶室回落,保证安全举升。
回落驾驶室:油泵换向阀换向后,非叉动式油泵向翻转油缸的管嘴12供压力油,压力油通过三通管嘴2和油管5供给开锁油缸8,开锁油缸8上的活塞杆9将锁舌11顶起,使之与保险架6上的限位槽脱离。此时,压力油也通过管嘴12进入翻转油缸中,推动阀芯17,克服弹簧18的弹力及摩擦力顶开钢球14,让油缸的无杆腔回油。与此同时,压力油还克服弹簧15的弹力,顶开钢球16向油缸的有杆腔供压力油。在此过程中,活塞杆4完成收回,安全回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陕西燎原航空机械制造公司,未经陕西燎原航空机械制造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3155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油水井井下管柱腐蚀结垢检测装置
- 下一篇:一种佩戴舒适的眼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