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无机热管喷淋式蒸发器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32022.1 | 申请日: | 2007-06-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93905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7-30 |
发明(设计)人: | 张鹤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北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F28D15/02 | 分类号: | F28D15/02;F28D5/02 |
代理公司: | 西北工业大学专利中心 | 代理人: | 王鲜凯 |
地址: | 710072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无机 热管 喷淋 蒸发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无机热管喷淋式蒸发器,属于一种换热装置。
背景技术
蒸发器是用于蒸发操作的设备,种类繁多,构造各不相同。根据循环原理可分为:自然循环蒸发器、强制循环蒸发器、喷淋式蒸发器等多种形式。
现有喷淋式蒸发器仅用于冷、热两股流体换热,管外是待蒸发液体侧,管内是冷却流体侧。传热管主要采用蛇形光管或翅片管。受传热管传热性能的限制,喷淋式蒸发器的传热面积和体积较大,且存在管内清洗和除垢相对不易等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为提高现有喷淋式蒸发器的传热能力,减少所需传热面积和蒸发器的体积,使液体预热与蒸发能在同一换热器中完成,并使管束的清洗和除垢更加方便,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三股流体同时换热的无机热管喷淋式蒸发器。用传热能力强的直管型无机热管替代蛇形管,制作喷淋式蒸发器。由于高效热管内充装工质被封闭,不允许有流体通过,因此本装置对一般冷热流体间壁式的换热方式作了改动,设计了传热过程仅在管束外表面进行的新型蒸发器结构。
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包括引射器1、阀门2、水泵3、泵4、捕沫器5、喷淋器6、捕沫器7、喷淋器9、壳体11、集液槽12和集液槽14,其特征在于:利用隔板8将若干个无机热管分隔为液体预热段管束10、加热段管束13和液体蒸发段管束15;所述的隔板8上设计有若干通孔,通孔的直径等于无机热管的直径;所述的隔板8与无机热管的连接处进行密封处理。
所述的液体预热段管束10、加热段管束13和液体蒸发段管束15的长度分隔比例,等于液体预热段、加热段和液体蒸发段的传热面积的比例。
所述隔板8上的通孔数量与无机热管的数量一致。
所述的无机热管近水平放置,管束倾斜角度为3~5度。液体预热段管束10端低于液体蒸发段管束15端。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采用高效无机热管作传热管束,构成了一种喷淋式蒸发器。与现有喷淋式蒸发器相比,优点在于:
(1)蒸发器的传热管束被分为三段,即液体预热段、加热段和液体蒸发段。液体预热和蒸发在同一传热管束的两端完成,不用单独设置液体预热器,或采用结构复杂的多股流换热器;
(2)流体换热过程全部在管束外表面进行,改变了传统的间壁式传热方式,使蒸发器在使用过程中管束更换、清洗和除垢更加方便;
(3)由于高效传热管轴向导热迅速,管束上各点近乎等温,总传热系数高,在相同热负荷下,比普通列管式蒸发器的传热面积减小约60%。
(4)管束被隔为三段,各管段所在空间的压力可视需要独立调控,相互之间没有影响。这使本发明用于低温多效海水淡化装置时较为有利。
附图说明
图1:无机热管喷淋式蒸发器示意图
1-引射器;2-阀门;3-水泵;4-泵;5-捕沫器;6-喷淋器;7捕沫器;8-隔板;9-喷淋器;10-液体预热段管束;11-壳体;12-集液槽;13-加热段管束;14-集液槽;15-液体蒸发段管束;A-加热流体进;B-蒸气出;C-待蒸发流体进;D-加热流体出;E-加压海水进;F-不凝气进;G-浓盐水进;H-不凝气、浓盐水、海水出。
具体实施方式
现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本实施例结构组成为:引射器1、阀门2、水泵3、泵4、捕沫器5、喷淋器6、捕沫器7、隔板8、喷淋器9、液体预热段管束10、壳体11、集液槽12、加热段管束13、集液槽14和液体蒸发段管束15。
高效无机热管是目前最新型的传热元件,它与一般热管的原理与传热效果均不相同。其工质由多种无机元素配成,将工质灌入管体或片状夹层内腔,经封闭抽真空而得。其径向传热能力达到44kW/m2,轴向传热能力达8600kW/m2,可在极短时间内达到并保持等温。高效无机热管的导热系数是银的10000~30000倍,普通热管的导热系数是银的300~1000倍,故其导热能力超过普通热管。
本实施例中采用16根直径均为25mm、长度均为1m的无机热管组成管束,管束穿过隔板8,被隔板隔为三段。隔板上开有直通管孔,呈正方形排列,管孔直径与无机热管直径相同。液体预热段管束10、加热段管束13和液体蒸发段管束15的长度分隔比例为1∶2∶2。液体预热段管束10端低于液体蒸发段管束15端,管束倾斜角为4度。液体预热段管束空间、加热段管束空间和液体蒸发段管束空间相互独立、密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北工业大学,未经西北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3202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