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铁路货车制动管组成测量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32470.1 | 申请日: | 2007-08-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93973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7-30 |
发明(设计)人: | 杨永涛;王永民;张寒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轨道交通装备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B5/00 | 分类号: | G01B5/00 |
代理公司: | 西安智邦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徐平 |
地址: | 710086陕西省西安***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铁路 货车 制动 组成 测量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制动管测量装置,尤其涉及一种铁路货车制动管组成测量装置。
背景技术
制动管组成是铁路货车上的部件,由制动管与接头体焊接后构成,有S形、L形、U形以及三维空间管等多种形状。
制动管组成的检测一般是采用平台、角尺、钢板尺、卷尺等通用量具人工测量。目前,无论是铁路货车制造厂还是检修厂,均没有制动管组成的专用检测装置。采用通用量具测量制动管组成主要存在以下缺点:
制动管组成测量首先需要定位,由于制动管组成形状复杂,定位需要多点、多次、立体定位,不仅操作复杂、定位困难,而且定位不易准确。
测量制动管组成的不同部位时,定位方式往往不同。完成一个制动管组成各部位的测量,需进行多次定位操作。
人工进行复杂的测量操作,测量效率及测量精度均较低。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铁路货车制动管组成的测量装置,其解决了背景技术中操作复杂、不易定位、测量效率及测量精度均较低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设计方案如下:
一种铁路货车制动管组成测量装置,包括活动测量头1,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固定测量头2;所述的活动测量头1包括:螺杆动测量头102,设置于螺杆动测量头102外部、通过螺纹配合的螺母103,设置于螺杆动测量头102外端、留有间隙的管接头第一定位座104,设置于管接头第一定位座104前端的制动管第一定位座106;所述的螺杆动测量头102由螺杆109和设置于该螺杆109前端的套式卡规108构成,所述的螺母103固定于动测头联接座107上;所述的固定测量头2包括:设置于定测头联接座201上的管接头第二定位座203,设置于定测量头联接座201上、位于管接头第二定位座203上方的滑动测量规202,设置于管接头第二定位座203前端的制动管第二定位座204。
上述套式卡规108的内测量形状以与被测制动管组成4的管接头端部形状相应为佳;所述的管接头第一定位座104上设置有与被测制动管组成4的管接头止口轴向尺寸相应的第一定位槽110。
上述管接头第二定位座203上以设置与被测制动管组成4的管接头端部止口轴向尺寸相应、形状相应的第二定位槽205为佳。
上述制动管第二定位座204上以设置被测制动管组成4的管体嵌入槽206为佳。
上述制动管第一定位座106上以设置被测制动管组成4的管体嵌入槽111为佳。
上述动测头联接座107的底部以设置与工作平台3上凹槽5间隙配合或过盈配合的活动头定位键105为佳。
上述螺杆动测量头102上可设置便于操纵的操作手把101。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1.所有部位的测量仅需一次定位,且定位一次即可完成。
将制动管组成一端的管接头夹持固定于固定测量头上,就完成了制动管组成整体测量所需的定位。即一次定位就可实现制动管组成所有部位测量的准确定位。
2.将制动管组成两端的管接头置于定位座上,即可完成制动管组成所有部位的测量,操作非常简便。
将制动管组成一端的管接头夹持固定,将制动管组成另一端的管接头置于活动测量头的定位座上,若管接头能够落入定位座,且管接头端面与制动管定位座之间的间隙在允许范围内,则该端管接头即为合格,因此,操作非常简便。
3.定位准确,测量方式合理、准确,故测量精度及测量效率均较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活动测量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固定测量头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1-活动测量头,101-操作手把,102-螺杆动测量头,103-螺母,104-管接头第一定位座,105-活动头定位键,106-制动管第一定位座,107-动测头联接座,108-套式卡规,109-螺杆,110-第一定位槽,111-管体嵌入槽;2-固定测量头,201-定测头联接座,202-滑动测量规,203-管接头第二定位座,204-制动管第二定位座,205-第二定位槽,206-管体嵌入槽;3-工作平台,4-被测制动管组成,5-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主要由活动测量头1和固定测量头2二部分构成,活动测量头1和固定测量头2可固定设置于工作平台3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轨道交通装备有限责任公司,未经西安轨道交通装备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3247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