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单光子计数成像仪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32701.9 | 申请日: | 2007-09-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62572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6-24 |
发明(设计)人: | 朱香平;赵宝升;缪振华;刘永安;邹玮;张兴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J1/42 | 分类号: | G01J1/42;G01J1/44;G01T1/17;G01T1/18;H04N5/335 |
代理公司: | 西安智邦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徐 平 |
地址: | 710119陕西省西***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光子 计数 成像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极微弱光信号探测的光子计数成像仪,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空间极微弱紫外光信息探测的单光子计数成像仪。
背景技术
目前,在很多领域对于极微弱光测量的要求不断增强,微弱光探测技术越来越受到重视。微弱光像增强技术的应用已经取得了一些发展,例如:像增强器可以实现低照度目标探测;但是对于更低照度领域的应用,这些仪器的性能满足不了要求,例如:天文观测、空间极微弱光探测、生物荧光发光等极弱光现象的研究。在这些极微弱光探测中,需要通过探测单个光子的成像位置,通过一定时间积分和处理后才能获得完整的图像。这些领域应用的需求促成了光子计数成像计数技术的诞生和发展。
目前,用常规的弱光成像器件,例如:像增强器,ICCD等,没有单光子计数模式,所以探测不到极微弱的光信号;用光电倍增管(PMT)只能实现单光子计数;而用阵列光电倍增管实现单光子计数成像的方式很复杂,分辨率也不高;而对于用光子计数型电荷耦合器件(CCD),采样了多个像元,每个象素对应一个入射光子相应产生计数,通常采用多帧叠加,要求高帧速,否则计数率低,并且需要需要复杂的内部电路,实用性不好。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单光子计数成像仪。
本实用新型可以实现单个电子、离子、带电粒子、光子的探测,通过对每个电子、离子、带电粒子、光子事件的位置解码后,既可以用作到达时刻的时间标记读出,也可以将一个周期内积分的总图像一并读出,实现极微弱目标单光子计数及二维成像探测,不仅具有单光子计数功能,而且能够对极微弱发光目标进行二维成像的特点。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
一种单光子计数成像探测装置,包括壳体1,设置于壳体1内的光学窗口2、微光像增强管3、前置放大器5、放大整形电路6、数据采集装置7、图像处理装置8、计算机9;显示器10、打印机11、高压电源12;所述的高压电源12通过高压引线33与微光像增强管3连接;所述的显示器10、图像处理装置8、打印机11分别与计算机9连接,其特殊之处在于:所述的微光像增强管3与前置放大器5之间还设置有阳极收集器4,所述的阳极收集器4包括石英玻璃衬底42、镀在衬底42上的阳极41以及信号引线43,所述的阳极41通过信号引线43与前置放大器5连接;所述的微光像增强管3包括沿光路依次设置的光电阴极31以及与光电阴极31连接的微通道板32。
上述的阳极收集器4包括W、S、Z三个电极,上述的三个电极相互绝缘,绝缘线宽度为20~30μm。
上述的微通道板32为两块或三块级联为佳。
上述的阳极41以金电极为宜。
上述的金电极的导电层厚度为2μm。
上述的衬底42为石英玻璃或陶瓷,厚度2mm~3mm。
还包括支架13,上述的微通道板32与阳极收集器4固定于支架13上。
上述的微通道板32与阳极收集器4之间的距离为7~11mm。
上述的前置放大器5和放大整形电路6电磁屏蔽后,紧密排列并置于壳体1之后。
上述的壳体1为屏蔽金属壳体,所述的屏蔽金属壳体具有一个真空内腔。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1)大面阵。传统CCD焦平面通常为1/3,1/2,2/3英寸,需要大面阵CCD通常要采取拼接方案,而本仪器中的阳极收集器根据需求,可以任意设计和加工,无需拼接。
2)高灵敏度、大动态范围。本系统采用2块或3块微通道板32级联,增益达到106~108,可以大大提高灵敏度和动态范围。
3)暗计数低。采用微通道板32级联方案,有效降低离子反馈,从而有效降低暗计数,目前暗计数低于0.2counts.cm-2.s-1。
4)分辨率高。本单光子计数成像仪采用连续阳极解码光子事件,空间分辨率主要受到电子读出系统的电子噪声影响,采用低噪声电荷灵敏前置放大器对信号进行放大,通过电子读出系统的优化,可以大大降低电子噪声的影响,从而有效提高空间分辨率,目前空间分辨率可达30~50μm。
5)成像线性度好,实时测量处理。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原理示意图;
图2阳极收集器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3270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压力锅压力检测装置
- 下一篇:同源气控发射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