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多用途便携式安全警示灯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33143.8 | 申请日: | 2007-01-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28298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2-27 |
发明(设计)人: | 汤逸莼 | 申请(专利权)人: | 汤逸莼 |
主分类号: | F21L2/00 | 分类号: | F21L2/00;F21V15/02;F21V23/00;F21V21/096;F21V21/088;F21W111/00;F21Y101/02 |
代理公司: | 南京君陶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吴静安 |
地址: | 214073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多用途 便携式 安全 警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安全警示用品,尤其涉及一种多用途便携式安全警示灯。
背景技术
行人或骑自行车者与机动车相撞的交通事故,虽然有多种原因引起,但不可否认很多是与驾驶者警惕性不够高、思想不够集中,同时行人或骑车者在驾驶者视野中目标不够显著而引起的。
在灯光昏暗的道路上,或是没有路灯的乡间公路上,或是在阴霾多雾的天气里,快速行驶车辆中的驾驶者由于能见度较低的缘故,往往很难及时发现车前方出现的行人,因而很容易发生相撞事故。如这些行人或骑车者随身带着发光物或反光物,则情况就会大不相同。例如,象交通警和修路工身着的反光服就能使驾驶者在光线很暗的状况下很容易地辨认出他们;如这些行人或骑车者带着不断闪烁的灯光物则更容易被人辨认,象警车顶上闪烁的警灯。但问题是走在暗淡道路上的行人,既不太可能身着专业用的反光服更不可能携带闪烁的警灯,如何使这些行人能目标清晰地显示在驾驶者的视野中,以便他们及时避让,使行人或骑车者行走更加安全?此外,黑暗中车辆在较少人烟的野外抛锚时,略或行人、骑车者在昏暗的野外行走遇到意外时,他们如何呼救,向外传达求救信息?这些都是值得研究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设计一种行人或骑车者在光线暗淡的道路上行走时能给予架车者以清醒提示并能在野外发生意外时发出求救信息的一种多用途便携式安全警示灯,它由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包括机壳和置于机壳内的发光器、发光器控制电路板、电源以及安装在机壳上的电源开关,发光器和电源及电源开关通过对应导线与发光器控制电路板对应端连接。
所述机壳由透明材料的壳盖和壳体组成,所述壳盖固定或活动连接在壳体的前端。
所述发光器置于所述壳盖的内侧空间。
所述发光器控制电路板、电源和电源开关置于所述壳体内,壳体一侧设有用于放置电池的活动侧板。
所述壳体外侧底面嵌接有磁铁。
所述壳体外侧底面设有固定夹。
所述壳体外侧设有穿绳孔。
所述发光器采用发光二极管。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警示灯由其上的固定夹或挂绳或磁铁连接在行人或骑车者的身体上或自行车车体上,携带十分方便,它通过闪烁的光线给架车者以清晰的提醒,以使他们尽早发现路上的行人或骑车者,及时避让,避免人车相撞事故;此外,在黑暗的野外,车辆抛锚或行人、骑车者发生意外可以用本实用新型的警示灯向外发出求救信号,以便尽早得到救助。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是发光器控制电路与发光二极管及电源、电源开关的连接示意图。
图中,1是壳体,2是壳盖,3是发光二极管,4是发光器控制电路板,5是电池,6是电源开关,7是穿绳孔,8是固定夹,9是磁铁,10活动侧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对照图1,机壳由壳盖2和壳体1组成。壳盖2由透明塑料制成,它固定连接在壳体1的上端,发光二极管3固定在壳体1的上侧面上,处于由壳盖2和壳体1上侧面板所组成的空间内。发光器控制电路板4则固定在壳体1上侧。电池5卡接在壳体1内的正负极压簧上,其中负极压簧连接在活动侧板10上,活动侧板10是可开合的,以便放置或更换放电池5。电源开关6安装在壳体1的侧面上,其按钮露出壳体1外便于使用者按动该开关,对本实用新型的警示灯进行控制。在壳体1外侧底面设计了固定夹8,这样警示灯可通过该固定夹连接在行人或骑车者的衣服上或包带上。在壳体1外侧的一边角处还设置了穿绳孔7通过该穿绳孔穿上挂绳,这样警示灯可以挂在行人或骑车者的脖子上或手腕上。在壳体1外侧外侧底面嵌接有磁铁9,可以通过该磁铁的吸附在行人或骑车者衣物上具有磁铁的部位,或吸附在自行车上。
对照图2,发光器采用发光二极管3,发光器控制电路板4上的控制电路是一普通的定时开关电路,一般制成集成电路芯片并与发光二极管3连接成一体形成一个器件。控制电路板4上的电源输入端与串接电源开关的电源连接,发光器控制电路板4上的信号输出端与发光二极管3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汤逸莼,未经汤逸莼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3314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带式给料机承压导料槽
- 下一篇:节能环保燃油热风发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