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微风风力发电装置中使用的可以减小逆向阻力的风叶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33225.2 | 申请日: | 2007-01-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0999695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1-02 |
发明(设计)人: | 张瑞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查正发 |
主分类号: | F03D1/06 | 分类号: | F03D1/06;F03D9/00 |
代理公司: | 无锡盛阳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顾吉云 |
地址: | 214006江苏省无锡市滨湖区太***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微风 风力 发电 装置 使用 可以 减小 逆向 阻力 | ||
(一)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微风风力发电装置的部件,具体为微风风力发电装置中使用的可以减小逆向阻力的风叶。
(二)背景技术
微风风力发电装置中通常使用的风叶采用半球形或曲板形,风叶采用整体结构,迎风的风叶获得推力,带动发电机旋转,从而把风能转化为电能,由于风时对称布置于转轴的周围,部分风叶处于迎风、准迎风状态,同时,另一部分风叶处于逆风以及半逆风状态,这样将会抵消部分正向推力力矩,降低风力发电机有效的发电效率。
(三)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微风风力发电装置中使用的可以减小逆向阻力的风叶,将其用于微风风力发电装置中,其处于迎风状态时可以有效地推动发电机旋转,当处于逆风以及半逆风状态时,可以大幅度地减小外界对微风风力发电装置的逆向推力,提高了微风风力发电装置的发电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其包括风叶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风叶本体的底部设置有通孔,在所述风叶本体迎风面的一侧,所述通孔处设置有单向阀门。
其进一步特征在于:所述风叶本体呈碗形;所述碗形风叶本体含内容腔的一侧其表面为迎风面;所述单向阀门包括挡板,所述的挡板通过连接件套装于三根滑导杆,所述三根滑导杆对称安装于所述风叶本体的通孔的外缘,在所述挡板的外侧,所述滑导杆的端部分别设置有定位块;所述的连接件为滑套,所述滑套嵌装于所述挡板,所述滑套套装于所述滑导杆;所述挡板为锥形挡板。
将本实用新型应用于微风风力发电装置中,当迎风面的一侧对着风时,单向阀门关闭,而处于逆风状态的风叶其阀门开启,这样可以大幅度地减小逆向阻力,提高了微风风力发电装置的发电效率,从而避免了现有技术中,风叶采用整体结构,部分推力力矩被抵消,发电机发电效率较低的缺点。
(四)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主视的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在微风风力发电装置中使用的示意图。
(五)具体实施方式
见图1,本实用新型包括风叶本体1,风叶本体1呈碗形,在风叶本体1的底部设置有通孔2,碗形风叶本体1含内容腔的一侧其表面为迎风面,在风叶本体1迎风面的一侧,通孔2设置有单向阀门,单向阀门包括挡板3,挡板3为锥形挡板,当然也可以是其它形状,只要保证在风力作用下可以快速的开、合;挡板3嵌装有滑套5,滑套5套装于滑导杆4,滑导杆4有三根,滑导杆4对称安装于通孔2的外缘,在挡板3的外侧,滑导杆4的端部分别设置有定位块。下面结合图2描述本实用新型在微风风力发电装置中的工作过程:自然风推动风叶本体1,图2中箭头A代表风向,箭头B代表风叶本体的转动方向,对处于迎风状态下的风叶本体1产生推动力矩,转轴6随着风叶本体1一起转动,风叶本体1有多片,这样在转动的过程中处于迎风状态、准迎风状态、逆风、准逆风状态的风叶不断的更替,加之惯性作用,转轴6不停的转动,发动机7将风能转化为电能。当风叶本体1处于迎风状态时,在风力的作用下,风叶本体1内部的挡板3沿着滑导杆4移动,封闭通孔2,与此同时,处于逆风状态、准逆风状态的风叶本体1,其底部的挡板3被风顶开,风从挡板与通孔之间的环形通道穿出,即沿图1中箭头c的方向穿出,逆风阻力大幅度地减小,这样对于整个发电装置来说,迎风推动力矩不变而逆风阻力矩减小,整体推动力矩的绝对值增加,使得发电效率得到提高。8为固定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查正发,未经查正发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3322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