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可方便更换煤基的燃烧炉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33280.1 | 申请日: | 2007-01-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25373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2-20 |
发明(设计)人: | 宋卫星 | 申请(专利权)人: | 宋卫星 |
主分类号: | F24B1/191 | 分类号: | F24B1/191 |
代理公司: | 淮安市科文知识产权事务所 | 代理人: | 陈静巧 |
地址: | 223809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方便 更换 燃烧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以煤基为燃料的燃烧炉,具体涉及一种可方便更换煤基的燃煤炉。
背景技术:
目前,虽然我国城市居民已普遍使用煤气灶,但是大多数农村居户以及城市中的还有一些群体仍需要使用燃煤炉。这种燃煤炉的燃料是带有数个竖孔的煤基,多个煤基垂直叠放在炉芯内的炉膛中,上下煤基竖孔对齐,最下面燃着媒基的火焰向上传递燃烧,用以加热食物等。经过一段时间的燃烧,火力逐渐不济,这时必须将最下面一块能量已耗尽的煤基取出来,再把其余煤基依次重新放入炉膛内,然后在顶部添加一块新的煤基,以继续燃烧。更换煤基的整个操作过程比较繁琐,不仅费工费时,而且从炉膛夹出滚烫的、甚至正在燃烧着的煤基,容易污染环境和损坏地面,同时还存在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可方便更换煤基的燃煤炉,目的在于给燃煤炉的使用者提供方便,使煤基更换方式更简便,且无须在炉外进行。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
现有技术的上炉体和灰斗室之间的炉膛下设有一个固定的炉条,而本实用新型的上炉体和灰斗室之间设有分体的炉盘和抽栅组合构成的盘状体。炉盘呈缺失的圆环状,固定设置于上炉体保温层和炉芯周壁的下方,抽栅为活动式,从炉体壳外、经炉盘的缺失处插入炉体内,抽栅的前端呈枝叉状,位于炉膛下构成可搁置煤基的炉条;它的灰斗室内、炉膛的下方设有煤基下落台。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因本实用新型以抽栅替代炉条,抽栅又是活动的,当需要更换煤基时,只要拉出抽栅,炉膛内的煤基则下落搁置到灰斗室的煤基下落台上,因为已设定煤基下落台面至炉盘的高度等于煤基高度,所以最下面一块煤基与其上面一块煤基在接缝处位于炉盘面处,将抽栅推入炉膛,抽栅的枝叉则将上述两块煤基分开,抽栅成了炉条,而原先最下面一块煤基便留在灰斗室的煤基下落台上,然后将新煤基夹放到炉膛内、对齐通风竖孔,燃煤炉继续燃烧。使用本实用新型仅“一抽、一推、一夹”便完成了煤基的更换操作,既方便,又安全,还不污染环境,损坏地面。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纵向剖面图;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部件抽栅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3为本实用新型炉门盖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上炉体主要包括炉顶盖11、保温层12、炉芯13、炉膛14内放有煤基15,上炉体与灰斗室3之间设置有炉盘21、抽栅22。抽栅的长向的断面呈楔形状,炉盘的内环设有凹槽23,抽栅的枝叉26的前端伸入凹槽内。抽栅的后部位的下方设有可与炉盘拼接的垫板24,以供抽栅沿着垫板面顺利的抽出和插进炉膛,抽栅的末端位于炉壳16外设有拉手25。本实用新型的灰斗室3内的炉膛的下方还设有调节柱31,该调节柱包含内、外套柱35、34,套柱上均设有调节螺孔32,外套柱可沿内套柱上下移动并以螺母螺杆对孔固定,以调节置于外套柱顶部的煤基下落台面33距离炉盘或抽栅的高度,该高度须与所使用的煤基高度一致。煤基下落台面,四周呈下倾状。当抽栅抽出炉膛,整摞的煤基搁置在煤基下落台面上,因整摞的煤基大部份仍在炉膛之中,只要下面有一个支点(煤基下落台面)就不会倾倒,由于煤基下落台面至炉盘的距离与煤基高度一致,(煤基通常为企业批量生产,多为统一标准,煤基下落台面无须常调节);当抽栅推入炉膛,已燃尽的最下面一块煤基便落在煤基下落台面上,因为煤基下落台面的四周是下倾的,该煤基受力后则会自然落入灰斗室。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抽栅的枝叉26可作炉条使用,炉膛加入新煤基、炉火可继续燃烧。又如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炉门盖4与灰斗室壁所设炉门形态相吻合,盖上还设有调风孔,如:孔41、42,又是与小炉盖(图中未表示)相吻合。本实用新型的炉门的圆径略大于煤基的圆径,以便从灰斗室清出基本没有温度的煤基,需要封炉时盖上大小炉盖,需要调节风量时,大小炉盖可搭配使用。
综上,本实用新型可以达到预期的发明目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宋卫星,未经宋卫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3328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