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半挂车底盘运输架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33334.4 | 申请日: | 2007-01-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0999021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1-02 |
发明(设计)人: | 张晓风;艾华德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晓风 |
主分类号: | B60P7/06 | 分类号: | B60P7/06;B60P3/06 |
代理公司: | 扬州苏中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胡定华 |
地址: | 225000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半挂车 底盘 运输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半挂车底盘运输架的结构,属于运输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半挂车是一种广泛使用的运输工具。随着国内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生产的半挂车底盘以其生产成本低、质量好而受到越来越多的发达国家青睐。但是,半挂车底盘从产地到使用地的产品运输费用成为困扰半挂车底盘生产厂家发展和销售的瓶颈,因为远距离的公路、海洋运输造成产品运输成本过高,交货周期太长,而使产品丧失市场竞争力。
现有的运输半挂车底盘的方式是把半挂车底盘堆放在专用的框架集装箱上,半挂车厂家要定制专用的框架集装箱,且半挂车底盘到达目的地后,集装箱返回时又要付出一定的费用,造成半挂车底盘生产厂家成本增加,从而降低了产品的竞争力。因此,需要研发一种更高效、更经济的半挂车底盘的运输架,适应市场的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适应市场的需要,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合理的半挂车底盘运输架。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半挂车底盘运输架,其特征是设有包括立柱、横梁和集装箱标准角件分别构成的前后两个独立框架,每个独立框架设有至少两根立柱、三根横梁和三排集装箱标准角件,每排两只角件分别固定连接在两根立柱上,横梁与立柱之间活动连接。
所述的立柱和横梁的材料为方管型材。
前后两个独立框架上设置的集装箱标准角件符合40英尺标准集装箱堆码要求。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合理,生产制造容易,使用方便。充分利用半挂车底盘自身的刚性,前后端采用两个独立的框架结构,将层叠堆放的四个半挂车底盘固定。四个半挂车底盘从下而上依次按第一个半挂车底倒置、第二个正置且水平方向转180度、第三个倒置、第四个正置且水平方向转180度堆放,利用半挂车底盘前后端横梁上的锁头,与运输架立柱上的角件活动连接,且前后两运输架上的角件孔横向、纵向尺寸符合40英尺标准集装箱堆码要求,使层叠堆放后的半挂车底盘可按照40英尺标准集装箱要求运输,提高了底盘运输效率,底盘到达目的地后,运输架可拆卸、打包返回,大大降低了半挂车底盘的运输费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运输架后端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运输架前端主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运输架层叠装载四个40英尺半挂车底盘的示意图;
图中1半挂车底盘纵梁、2半挂车底盘后横梁、3半挂车底盘前横梁、4立柱、5横梁、6顶角件、7底角件、8螺栓、9横梁、10锁头。
具体实施方式
半挂车底盘运输架,包括前后两个独立框架,每个框架结构包括两根立柱4、两根横梁5、一根横梁9、10只标准角件,每根立柱上固定连接5只角件,立柱与横梁之间通过螺栓8活动连接。前后两个独立框架上设置的集装箱标准角件符合40英尺标准集装箱堆码要求。
如图1示,运输架后端框架由立柱、横梁、角件构成,每根立柱上设置有五只集装箱标准角件,最上(第1排)和最下(第5排)的两排角件为运输架堆码、运输用角件,最上两角件采用集装箱顶角件6,最下两角件采用集装箱底角件7,方便运输架起吊、堆码、运输。中间的三排底角件7主要用于与半挂车底盘上的锁头连接,可紧固层叠后的半挂车底盘,两立柱之间通过横梁5、9连接,形成一框架结构。立柱和横梁选用型材方管,两立柱角件孔间距2260mm,为40英尺半挂车底盘两锁头10的横向间距。
如图2所示,运输架前端框架由立柱、横梁、角件构成,每根立柱上设置有五只集装箱标准角件,最上和最下的两排角件为运输架堆码运输用角件,最上两角件为集装箱顶角件6,最下两角件为集装箱底角件7,方便运输架起吊、运输。中间的三排角件主要用于与半挂车底盘上的锁头连接,可紧固层叠后的半挂车底盘,其中第二排为底角件、第三排为顶角件、第四排为顶角件。两立柱之间通过横梁5、9连接,形成一框架结构。立柱和横梁选用型材方管,两立柱角件孔间距2260mm,为40英尺半挂车底盘两锁头10的横向间距。
运输架固定层叠后的半挂车底盘可向集装箱一样起吊、堆码、运输。运输架前后端框架与层叠后的半挂车底盘框架构成一大框架,使层叠堆放后的半挂车底盘可按照40英尺标准集装箱要求运输,提高了底盘运输效率。底盘到达目的地后,运输架可拆卸、打包返回,多次利用,大大降低了半挂车底盘的运输费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晓风,未经张晓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3333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