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化纤熔纺带尾丝卷绕装置的平动式移丝机构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33516.1 | 申请日: | 2007-01-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0996063Y | 公开(公告)日: | 2007-12-26 |
发明(设计)人: | 丁可 | 申请(专利权)人: | 丁可 |
主分类号: | D01D5/08 | 分类号: | D01D5/08;D01D11/00 |
代理公司: | 无锡市大为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曹祖良 |
地址: | 214031江苏省无锡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化纤 熔纺带尾丝 卷绕 装置 平动 式移丝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化纤熔融纺丝的带尾丝双头纺改造方法,具体说是针对日本东丽TORAY公司的原TW713、TW716卷绕设备的带尾丝双头纺改造方法。
背景技术
原TW713、TW716卷绕设备采用长度150mm的长纸管,卷绕丝饼宽度120mm的带尾丝大卷装。随着近年来化纤产品规格趋于低旦(丝束较细)细旦(单丝较细)化以及化纤熔融纺丝多孔纺技术的日益成熟和广泛使用,这种设备配置就显得不尽合理,产量较低,影响了企业的生产效率。因此近几年来陆续出现了针对原大卷装卷绕设备的一改二改造,即将原纺丝设备的喷丝板重新设计或纺丝组件重组,把原一个喷丝板的一束丝分为二束较细的丝束,如原为100dtex的丝束分为二束50dtex的丝束,通过一改二的横动装置和卷绕轴,将二束丝分别卷绕在二个较短的纸管上,这样既迎合了市场产品规格低旦化的趋势,又不降低甚至提高了纺丝装置的产量和生产效率。
但是,目前这些纺丝设备的一改二改造,由于各种因素的制约,其卷绕丝饼的生头和切换均是在纸管中部引头卷绕的,称之为无尾丝丝饼卷装。由于这种中部引头的丝饼卷装无法接头而大大影响后道工序的生产效率,并且往往产生退卷不完全留下纸管底层丝的情况而造成使用的损耗上升,因此,目前尤其是需要整经等接头工序的使用卷绕丝饼的织造等企业大多拒绝这种丝饼卷装,或者是积极性不高的,这就缩小了目前一改二小卷装丝饼的市场范围。
而目前的卷绕轴改造,一般只是增加一对普通的涨圈和隔套,两者是分离的,移动时两者之间易留有较大空隙。由于纸管与卷绕轴之间存在间隙,纸管尤其是带丝饼的纸管就易产生倾斜,普通涨圈和隔套间的这个较大的空隙就会阻碍纸管的移动,甚至在纸管的持续推挤下,会涨圈崩裂,而使卷绕轴上的纸管和丝饼弹射出来,造成事故。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设计一种化纤熔纺带尾丝卷绕装置的平动式移丝机构,使目前的熔融纺化纤生产既能高效地适应市场产品规格低旦化趋势,又能有如同原设备生产的大卷装产品一样广泛的使用范围。
按照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在平动式移丝板上均匀地设置若干根相互平行的与卷绕丝饼数量对应的移丝杆。
所述移丝杆的形状为直杆形,并且移丝杆与移丝板位于同一平面内。在移丝杆的端部设置弯钩。移丝杆与移丝板制成一个整体。
移丝板安装于机架上,在机架的上部安装横动装置,中部安装摩擦辊,下部安装卷绕轴,移丝板位于摩擦辊旁侧的机架上。
在摩擦辊与机架间设置一个用于调整卷绕丝饼与摩擦辊间的接触卷绕位置的位置调节机构。所述位置调节机构可以是一种位于卷绕轴根部的垫圈;或者是一个位于卷绕轴根部的长纸管,该长纸管的长度大于卷绕轴上的其它纸管;或者是一根切削掉摩擦辊凸圈后形成的摩擦辊;或者是摩擦辊的安装位置向机架一端移动一定距离。
在卷绕轴的端部有卷绕轴端套,在卷绕轴端套的外面有一对互相嵌扣的端部涨圈和端部隔套,在端部涨圈和端部隔套的嵌扣部位设置弹性束缚。在卷绕轴内有气缸,在卷绕轴的外面有隔套与涨圈,在涨圈上设置弹性圈。
在机架的上端设置上导丝器,在机架的下端设置下导丝器,在移丝板的侧面设置分丝板,在分丝板上均匀地设置若干个分丝槽及分丝沟,并且,分丝槽与分丝沟间隔设置。
本实用新型是针对日本东丽TORAY公司的原TW713、TW716型卷绕设备而专门设计的。通过这种改造,使得本实用新型既适应了目前化纤市场产品规格低旦化的趋势,又保证了较高的生产效率,同时解决了现有双头纺改造中丝饼卷装无尾丝而产生的使用局限,减少了在使用中的浪费,降低了使用企业的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造方案示意图。
图2为日本东丽TORAY公司的原TW713、TW716设备状况示意图。
图3为图1的侧视图及本实用新型的正常卷绕工作状态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生头工作状态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切换工作状态图。
图6为卷绕轴端部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丁可,未经丁可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3351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