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侧向进水泵站复合底坎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33539.2 | 申请日: | 2007-01-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0999341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1-02 |
发明(设计)人: | 成立;刘超;周济人;汤方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扬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E02B8/06 | 分类号: | E02B8/06;E02B13/00 |
代理公司: | 扬州苏中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胡定华 |
地址: | 225009***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侧向 进水 泵站 复合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侧向进水泵站进水流道的结构,特别是弯道处的结构,属于水利工程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侧向进水泵站,水流与进水池轴线成一定角度,进水渠弯道水流的影响引起主流脱壁,漩涡及螺旋流动等现象,导致泵站进水池内流速在横向和纵向的分布不均匀,甚至引起流道进口产生漩涡,严重影响机组的效率和安全运行。侧向进水泵站普遍存在机组进水流场(进水渠出口)紊乱,前池泥沙淤积,边坡冲刷等问题。为改善侧向进水泵站的侧向进水流态,目前采用的措施有:
(1)设导流板,导流墙,导流栅等,这一措施可消除大尺度回流、偏流,但其主要针对机组台数较少的中小型泵站,且导流措施的布置需很密才能起到明显的效果。但是往往在消除部分回流区的同时又在其他部位诱发新的回流区。
(2)设置底坎和立柱。其应用集中在正向泵站进水流态改善,且采用的底坎形式均为全渠宽方向。
所以,对于侧向进水泵站侧向进水流态的改善,一直是科研部门研究的重要课题,更是工程设计、施工单位急需解决难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解决侧向进水泵站存在机组进水流场紊乱的难题,提供一种结构合理简单,能有效改善泵站进水流态,减少前池泥沙淤积和边坡冲刷,提高泵站效率的侧向进水泵站复合底坎。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侧向进水泵站复合底坎,其特征是在泵站进水渠侧向弯道的出弯处外侧设有长坎和短坎组成的复合底坎。
所述的长坎的长为0.55倍的渠宽,长坎的高为0.28倍的水深。短坎的长0.2倍的渠宽,短坎的高为0.28倍的水深。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合理,施工制作容易。加设该措施后,流态改善效果明显。泵站进水池内的流场达到比较好的均匀分布,纵断面的回流区均已被彻底消除,能有效改善泵站侧向进水引起的不良流态,且不诱发新的回流区或漩涡。复合底坎首先破坏了由侧向进水弯道作用产生的螺旋运动,迫使大部分水体从留有缺口的弯道出口流过,改变了下游水流的压力分布,复合底坎造成底部和靠近水面处的过水断面不一致,底流过水面积小,流速大,面流过水面积大,流速小。外侧水体的加速过程通过复合底坎的整流作用被减慢,内侧水体的迅速扩散过程被抑制.同时内外侧水体的动量和能量相互掺混,实现再分配,最终在下游一定远处达到均匀充分发展。本实用新型适合于各种侧向进水泵站的进水流道采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现有的侧向进水泵站进水流场示意图;
图3为采用复合底坎的侧向进水泵站进水流场示意图;
图中:1长坎、2短坎、3外侧、4内侧、5进口、6出口。
具体实施方式
在侧向进水泵站的进水渠弯道的出弯处外侧3设置长坎1和短坎2组成的复合底坎,长坎的长度为0.55倍的渠宽,长坎的高度为0.28倍的水深。短坎的长度0.2倍的渠宽,短坎的高度为0.28倍的水深。长坎1和短坎2组成的复合底坎的制作,可以将长坎1和短坎2采用预制方式先浇制好,再将预制的长坎1和短坎2设置在进水渠弯道的出弯处外侧3,也可以在进水渠弯道的出弯处外侧采用混凝土现浇长坎1和短坎2组成的复合底坎。在坎的底部预留若干小孔,以平衡坎前后的水压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扬州大学,未经扬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3353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