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线缆连接器组件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33668.1 | 申请日: | 2007-01-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18034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2-06 |
发明(设计)人: | 刘苏峰;程卫亚;徐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2/14 | 分类号: | H01R12/14;H01R13/4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316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线缆 连接器 组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线缆连接器组件,尤其涉及一种可提供理线功能的线缆连接器组件。
【背景技术】
现有线缆连接器组件如美国专利公告第US 6,685,501 B1号所揭示,其包括若干导线、若干金属遮蔽片(shielding plates)及印刷电路板,其中每一导线包括信号导体及接地导体(ground conductor),金属遮蔽片具有向前凸伸的上、下指部,上、下指部分别焊接在印刷电路板的上、下表面上以固定金属遮蔽片,这样,每两个相邻的金属遮蔽片之间就会形成一个收容导线的空间,即便导线很细也会很容易找准位置以方便以后的焊接。其缺陷在于:如此多的金属遮蔽片要焊接在印刷电路板上,操作会非常繁杂;不仅如此,当导线的接地导体不需要一隔一与印刷电路板连接时,金属遮蔽片就显得多余。
因而,有必要提供一种改进型线缆连接器组件,以解决上述缺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线缆连接器组件,其可方便定位芯线。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解决方案:一种线缆连接器组件,其包括绝缘本体、固定在绝缘本体内的导电端子、芯线、设有与导电端子电性连接的第一接点及与芯线电性连接的第二接点的印刷电路板及绝缘块,该绝缘块上设有位于印刷电路板一侧的理线板,所述理线板上设有面向所述导线开口的理线槽,所述理线槽收容所述芯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其可有效减少理线难度,降低制作工时;不仅如此,即便芯线左右摆动依然会收容在理线槽内,因而可以减少连焊问题的发生。
下面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线缆连接器组件的立体组合图。
图2为图1所示线缆连接器组件未包覆绝缘壳体的视图。
图3为图2另一视角的视图。
图4为图1所示线缆连接器组件导电端子未装入绝缘本体内的视图,其显示了导电端子与绝缘块之间的位置关系。
图5为图4另一视角的视图。
图6为图1所示线缆连接器组件的立体分解图。
图7为图6的另一视角的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至图7,本实用新型线缆连接器组件100包括绝缘本体2、固定在绝缘本体2内且部分伸出绝缘本体2的若干导电端子3、位于绝缘本体2后端以与导电端子3电性连通的印刷电路板5、组装在绝缘本体2后端且可帮助印刷电路板5理线的绝缘块4及电性连接在印刷电路板5后端的若干导线6。绝缘本体2后端及印刷电路板5外会进一步包覆上绝缘壳体7。
参照图1、图6与图7,绝缘本体2包括基部21、自基部21向前延伸的对接部22及位于对接部22两侧的导引柱23。若干通道24设于基部21后端并延伸至对接部22,以收容导电端子3。每一通道24下方设有一端子安装孔25,每一安装孔25与其上方对应的通道24相连通。对接部22内设有一对“L”形的对接空间26a、26b以供对接连接器(未图示)插入;每一对接空间26a、26b与对应的通道24、端子安装孔25相连通,以使自基部21后端面插入通道24、端子安装孔25内的导电端子3可伸入至对接空间26a、26b内。
请参照图1、图4与图6,每一导电端子3包括位于前部的弹性接触部31、自弹性接触部31向后延伸的固持部32及自固持部32向后延伸的尾部33。弹性接触部31竖直方向上的高度大于通道24的高度,因而需借助端子安装孔25才能装入绝缘本体2内。端子固持部32两侧设有两对倒刺(未标示),可将导电端子3固定在绝缘本体2通道24内及将绝缘块4与导电端子3固定。尾部33伸出基部21的后端面以连接印刷电路板5。
请参照图6与图7,印刷电路板5上表面前部设有供导电端子3尾部33焊接的第一接点51(部分第一接点51未图示),下表面设有若干供导线6焊接的第二接点52,第二接点52后方设有用来接地的第三接点53。印刷电路板5前端偏离中间位置处设有收容穴5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未经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3366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颗粒饲料生产装置
- 下一篇:空气开关智能控制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