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玉米脱胚机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33675.1 | 申请日: | 2007-01-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02024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1-09 |
发明(设计)人: | 黄卫文;徐毅峰;刘得建;柴文福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家粮食储备局无锡科学研究设计院 |
主分类号: | B02B3/08 | 分类号: | B02B3/08;B02B5/02 |
代理公司: | 无锡市大为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殷红梅 |
地址: | 214035***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玉米 脱胚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玉米脱胚机,具体地说是用于粮油食品、酒精发酵、化工、医药等行业原料的基础加工,属于粮油食品加工与酒精发酵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玉米脱胚机是一种新型、理想的玉米加工设备,它不仅可以将玉米进行脱胚、脱皮、破碴,还可以去除玉米粒表面的灰土,打碎混杂在原料中的泥块和变质厉害的玉米粒,其集多种功能为一体,简化了玉米加工工艺流程。在已有技术中,玉米脱胚机主要采用电机装在机架上,转子通过两端的轴承座固定在机架上,在机架上固定进料斗,出料斗、出杂斗设置在机架下面;在转子上焊接有打板,筛板安装在机架上。该种结构的脱胚机转子结构不合理,单机产量小,最大为3~4吨/时;为了达到脱胚效果,通常是转子长度长;电机转速高,机器振动大;打板与转子通过焊接连接,每次更换打板都须将整个转子一同拆卸,并进行动平衡处理,因此,工作量大,日常维修成本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之处,从而提供一种玉米脱胚机,其能有利于物料在机内的翻滚,颗粒受力均匀,可提高脱胚率和破碴率;有利于脱胚和提高脱胚后胚芽的完整率及破碴效果;能提高单机产量,维修方便,并可节约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解决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主要采用电机装在机架上,在机架上安装有转子,进料斗固定在机架上方,出料斗、出杂斗连接在机架下方,快开式筛板固定在机架上,特征是在转子上设置可拆卸推料板、打板,推料板设置为V形板,打板设置成齿形板。
所述的转子形状设置成为八角形。所述的打板相对转子的轴中心角度a为:15°~50°。
本实用新型与已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由于转子设置成八角形状,有利于物料在机内的翻滚,颗粒受力均匀,提高脱胚率和破碴率;2、由于推料板设置成“V”形打板,打板设置成打击齿板,有利于脱胚和提高脱胚后胚芽的完整率及破碴效果;3、由于采用合理的转子、打板机构与低转速的有机结合,能极大提高脱胚机产量的同时,减少转子长度,使设备运转振动减少;4、由于打板采用可拆装形式,更换时只需根据打板的磨损情况,单独更换某几块,无须更换转子,维修方便,能节约成本;5、单机产量大,可达10吨/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结构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打板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本实用新型将结合附图中的实施例作进一步描述:
本实用新型主要压力门1、出料斗2、出杂斗3、调节装置4、机架5、进料斗6、转子7、筛板8、皮带9、电机10、打板11、推料板12等组成。
本实用新型采用电机10装在机架5上,在机架5上固定转子7,转子7形状设置成为八角形。进料斗6安装在机架5上方,在机架5上方安装流量控制调节装置4,出料斗2、出杂斗3连接在机架5下方,筛板8固定在机架5内。在转子上设置可拆卸的推料板12及打板11。推料板12设置为V形板,打板11设置成齿形板。打板11相对转子7的轴中心角度a为:15°~50°。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及工作原理
经着水或水汽调节机处理过的玉米,籽粒发生一系列物理变化。其果皮疏松气泡,与胚乳间的粘结力减弱,胚芽吸水后体积膨胀,韧性增强,富有弹性,成胶皮状,使玉米籽粒具备了良好的脱胚、脱皮条件。
电机10通过皮带9把动力传递到转子7上,处于上述状态下的玉米,经进料装置进料斗6,沿进料端的切线方向进入到机内。玉米在推料板12和打板11的推动与打击下,打板11与籽粒、籽粒与籽粒、籽粒与筛板8之间相互挤压、撞击、摩擦。在这些力的综合作用下,玉米粒开始解体,完成玉米的破碎、脱胚与脱皮。玉米外果皮上粘附的尘土、根冠、细皮和部分细小的胚乳由筛网排出,收集在出杂斗3中排出,玉米碴、胚芽等经过压力门1由出料斗2排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家粮食储备局无锡科学研究设计院,未经国家粮食储备局无锡科学研究设计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3367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气动双隔膜泵的膜片运动腔
- 下一篇:芳纶芯阻燃输送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