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塑料软管灯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33682.1 | 申请日: | 2007-01-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32089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3-05 |
发明(设计)人: | 张龙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龙平 |
主分类号: | F21S4/00 | 分类号: | F21S4/00;F21V19/00;F21V7/22;F21V15/02;F21Y101/02 |
代理公司: | 芜湖安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徐晖 |
地址: | 241000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塑料软管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软管灯这一技术领域,特别属于以发光二极管为光源的塑料软管灯这一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现有的软管灯包括整流装置、灯串组件、柔性线型外壳,位于灯壳内的支架内设有光源,光源包括发光二极管,发光二极管通常埋在带孔的透光或不透光支架内外壳和内支架之间为密实结合,发出的光先经过支架折射再通过柔性线型灯壳透出,或只从顶部透出,管体阻碍光线透出影响光的使用效率,另外只能使发光体成点状发光,不利于管体的整体亮度均匀一致性。柔性带状电路板连接的灯条,电路板用硬树脂固定封装,弯曲时易断,并且不便于高电压和长条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提高亮度,增加光透出,并使整体亮度均匀的一种塑料管灯。
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塑料管灯,包括整流装置、灯串组件、塑料线型外壳,内腔塑料支架、发光源,所述的光源包括发光二极管,柔性带状电路板或连接线,发光二极管通过柔性带状电路板或连接线与直流电源线联接,在塑料线型外壳与内腔塑料支架之间设有空腔,发光二极管的部分或全部发光体位于空腔内,发光二极管的其它部分位于设在内腔塑料支架上均匀的通孔或凹槽中,发光二极管与内腔塑料支架装配在一起。
为增强发光二极管的光透出散光或聚光效果,还可在塑料线型外壳与支架之间设置弧形长条状透光层,所述透光层面对发光二极管的外边部分或全部设有波浪形槽,透光层散光时用内或外设波浪形槽透光层,聚光时用霏涅尔透镜形成透光层。
为了使一条塑料软管灯发出不同的颜色,所述的透光层可由颜色不同的透光层拼接而成。
当透光层与塑料线型外壳的颜色相同时,可以将透光层和塑料线型外壳合并为一体。
在通孔的上部还可设有突出部,在通孔的同轴线有碗杯状支架,通孔的顶部与碗杯状支架的底部相贯通并联为一体,发光二极管的发光体位于碗杯状支架内,发光二极管的下端面与通孔上部的突出部固定联接。
所述的碗杯状支架的面向发光二极管的一面设有粗糙度极低的反光油漆或镀膜反光层。
为了便于发光二极管的固定,所述的发光二极管最好为有突边,灯泡头可以是圆头,平头,凹头,椭圆形,所述的突边与发光体为一体。
为了使塑料软管灯发出的光线更加柔和,塑料线型外壳表面还可以设有凹凸均匀的条状,网格状纹理。
所述的发光二极管也可用迷你灯泡进行替换,其光学效果相同。
内腔塑料支架为单边通孔固定发光二极管,柔性带状电路板(在灯灯距小于2CM或单回路以上时使用)或连接线长度比灯距长,可以缓冲管体弯曲时拉伸,不会折断。
内腔塑料支架上有多条铜绞线导体供发光体的电源供应。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将发光二极管的发光体位于塑料线型外壳与内腔塑料支架之间的空腔中,提高了塑料软管灯亮度,同时便于光的透出,增加散光效果,柔性带状电路板连接和发光体由通孔固定,在弯曲时缓冲焊点拉力,增加了牢固性和安全性,并且节约材料,减少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1的图1A-A向剖视图。
图3为实施例2的图1A-A向剖视图。
图4为实施例3的图1A-A向剖视图。
在图1-4中,1、整流装置;2、灯串组件;3、光源;4、塑料线型外壳;5、透光层;6、内腔塑料支架;7、通孔或凹槽;8、发光二极管;9、空腔;10、直流电源线;11、柔性带状电路板或连接线;12、碗杯状支架;13、突出部。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下面结合图1、2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一种塑料管灯,包括整流装置1、灯串组件2、塑料线型外壳4,在塑料线型外壳4内的内腔塑料支架6上设有光源3,所述的光源包括发光二极管8,连接线11,发光二极管8通过连接线11与直流电源线10联接,在塑料线型外壳4与内腔塑料支架6之间设有弧形空腔9,发光二极管8的部分发光体位于弧形空腔9内,发光二极管8的其它部分位于设在内腔塑料支架6上均匀的凹槽7中,发光二极管8与内腔塑料支架6组装在一起。
在塑料线型外壳4与内腔塑料支架6之间设置透光层5,为了使一条塑料管灯发出不同的颜色,所述的透光层5可由颜色不同的透光层5拼接而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龙平,未经张龙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3368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无电的昆虫捕捉装置
- 下一篇:单向对流式铸铁散热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