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液电式双焦点冲击波源聚焦器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33884.6 | 申请日: | 2007-01-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12117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1-30 |
发明(设计)人: | 孙西钊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B17/225 | 分类号: | A61B17/225 |
代理公司: | 南京中新达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孙鸥 |
地址: | 210008***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液电式双 焦点 冲击 波源 聚焦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一种医疗仪器,特别涉及一种体外冲击波碎石机的核心部件聚焦器。
背景技术
在本实用新型发明之前,传统的液电式冲击波源能量聚焦器(习惯称反射杯)是单焦点的(如图1所示),波源发生器A发射波源,冲击波从第一焦点F1发出,利用金属半椭球聚焦体B将冲击波固定聚集于半椭球的第二焦点F2上。它的碎石的力学机理主要是由入射冲击波进入结石时的聚焦波和穿过结石时的折射波产生的张力,以及由于冲击波对结石周围产生的压力等的一系列应力效应作用而被粉碎的。但是,这种液电式单焦点的冲击波源聚焦器仅仅利用了冲击波进入结石时的反射波和冲击波穿过结石时的折射波所共同产生的张力以及冲击波对结石周围所产生的一系列应力效应而粉碎结石的,因此碎石效率始终无法提高,病人痛苦,效果不尽如人意。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克服上述缺陷,设计一种双焦点的聚焦体结构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液电式双焦点冲击波源聚焦器,其主要技术特征在于由主聚焦体、副聚焦体两组椭圆曲面的聚焦体组合而成,主聚焦体、副聚焦体的椭圆方程相同,副聚焦体镶接在主聚焦体内,主聚焦体、副聚焦体两组椭圆曲面聚焦体的第一焦点高度相同,第二焦点不同。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效果在于双焦点冲击波源产生二个不同方向、受力点不同的焦斑,改变了单焦点波源的应力场分布方式,除了传统方式产生的张力和压力外,在两焦点之间的应力场重叠区,产生较强的剪切应力,而结石的抗剪切的强度远低于抗张强度和抗压强度,因此结石就更容易被粉碎了。提高治疗效率,减轻病人痛苦,缩短治疗周期,减少医疗费用。而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附图说明
图1——现有单焦点液电式冲击波源能量聚焦器结构原理示意图。
图2——本实用新型冲击波工作原理示意图。
图3——本实用新型结构横截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2、3所示,将原有单焦点椭圆聚焦体的结构改变为把单一椭圆变成入射焦点F1相同,但反射聚焦点不同的F2A、F2B的双椭圆结构,即主聚焦体1、副聚焦体2,将由同一个电极高压放电源3所产生的冲击波,利用金属半椭球内的两个第一焦点重合而第二焦点高度不同的双椭圆曲面的聚焦体将冲击波进行聚集,利用两焦点(F、F)之间的应力场重叠区,产生剪切应力使结石就更容易被粉碎。主聚焦体1、副聚焦体2两组椭圆曲面的聚焦体均是单面的,面积比在1/1-1/4,本例中取1∶1/2。主聚焦体1的聚焦腔口径a为φ50mm~φ250mm,而副聚焦体2的壁厚b为10mm~50mm,本例中分别取φ250mm、50mm。因此,只增加微小成本,并不改变原有机器结构的基础上提高了碎石效果。
工作原理揭示:
设计主反聚焦椭圆曲面
设计副聚焦体椭圆曲面
设计使2C2>2C1,这个差即主聚焦体1第二焦点与副聚焦体2的第二焦点垂直距离差在5-15mm之间,本例中选取为10mm。
在制造时,副聚焦体2的外尺寸必须加工和主聚焦体1的椭圆方程(尺寸)一样,并使两个聚焦体的第一焦点重合,就能达到要求,如图3所示,将液电冲击波椭圆副聚焦体2,镶进液电冲击波椭圆主聚焦体1内壁,形成一个第一焦点两个相同而第二焦点不同的双椭圆曲面的聚焦体。
本实用新型请求保护的范围并不仅仅局限于本具体实施方式的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未经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3388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汽车减振器的螺旋弹簧调节装置
- 下一篇:超细微分级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