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医用穿刺针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33918.1 | 申请日: | 2007-01-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0994807Y | 公开(公告)日: | 2007-12-26 |
发明(设计)人: | 蒋国良;詹国清;张勇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蒋国良 |
主分类号: | A61B17/34 | 分类号: | A61B17/34 |
代理公司: | 芜湖安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蒋光恩 |
地址: | 245041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医用 刺针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更具体地说,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用穿刺针。
背景技术
目前,在医疗过程中需要检查或排出人或动物体内的液体、气体;或者向体内注射药液,一般使用带有通孔的针头扎入人体,然后在与针头所连通的注射器针筒(或其它抽吸器械)上施加负压,通过针头上的通孔吸出体内的液体或气体;或施加正压注入药液。针头由针体和针座组成,针头的扎入端即针体的前端面为斜面,与针体的外圆截交构成针尖,上述的通孔为抽吸和注射时的通道。通过锋利的针尖穿刺导入针体到达体内,抽吸液体、气体或注射药物,达到诊疗目的。在操作的全过程中,锋利的针尖一直保留在体内。众所周知活体内心跳和呼吸运动是持续存在的,咳嗽等生理反应很难人为控制,因此相应的组织和器官运动持续存在,锋利针尖穿过或划伤肌体和器官组织时有发生,增加穿刺诊疗的风险。尤其是操作时间长的诊疗操作和要害部位如心包穿刺,其治疗造成的损伤更加危险。另外,体内的液体常常混有纤维条、聚集成团的组织细胞所形成的固体成分,以及液体包膜以及其他器官包膜黏附针孔处造成抽吸困难。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中国专利号为200520081243的说明书公开了一种无创胸腔穿刺针的技术,其技术方案是采用带有针尖的针芯插入针体的通孔内,利用针芯的针尖扎入肌体后,抽出针芯,再进行抽吸操作。但是,这个技术方案存在一个重大缺陷,即针芯在针体内的位置无法固定,完全靠操作人员的经验控制,可能造成针芯伸出过长而对肌体或器官组织的刺伤,使用时的安全性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医用穿刺针,其目的是提高针头穿刺的安全性。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所提供的这种医用穿刺针,包括同轴线连为一体的针体和针体座,所述的针体和针体座的中心设一针体通孔,在该孔内设与该孔为间隙配合且穿过整个针体和针体座的针芯,其长度为两端可以同时露出针体通孔,所述的针芯从针体座露出的尾端设与针芯连为一体且径向尺寸大于针体通孔的针芯限位座,所述的针芯从针体前端露出的一端为尖锐锋利的针尖。
所述的针芯的长度为:当所述的针芯限位座的端面与针体座的端面接触时,针芯上的针尖的锥度部分完全露出针体的前端。
所述的针体的前端的端面为锥面,其锥度的方向与针芯上的针尖的锥度方向一致。
所述的针尖为圆锥形或棱锥形。该棱锥形可以为三棱锥或四棱锥。
所述的针体在靠近前端位置上设多个连通管壁内外的针体前端侧向孔。所述的侧向孔可呈椭圆形或圆形,所述的椭圆形长轴与针体的轴向一致,椭圆长轴方向呈外大内小或内外大小一致,椭圆短轴方向垂直针体的轴向。针体前端侧向孔的孔心轴线还可以与针体的轴线倾斜,其与针体的轴线前端方向的夹角小于与后端方向的夹角。
所述的多个针体前端侧向孔在针体前端轴向均匀错开分布。
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达到常规穿刺诊疗目的同时,使穿刺操作过程中只有穿刺进针阶段利用锋利的针芯扎入肌体,而在抽吸、注射的全部过程中均已拔除锋利针芯,使人或动物因呼吸、心跳和咳嗽以及穿刺针具调整动作等造成的损伤降低到最低,针体前端无锋利的针尖,操作过程中调整针具不必担心针具穿透目标而导致穿刺诊疗失败和意外损伤;特别是本实用新型利用针芯限位座将针芯在针体通孔内定位,不会因为针尖伸出过长而造成意外伤害。由于针体前端有多个侧向孔,抽吸时针具前端的负压相对分散,扩大了吸入口或射出口的面积,液体内的固体成分以及膜样组织吸附的机会和附着力降低,尤其是包膜的侧壁吸附减少,同时多个侧向孔全部同时堵塞的可能性极低,故液体或气体抽吸更加通畅、快捷。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剖视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针尖局部放大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针体前端侧向孔倾斜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针尖为棱锥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针体前端侧向孔外大内小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为:1、针芯,2、针体前端,3、针体前端侧向孔,4、针芯体,5、针体,6、针体座,7、针芯限位座,8、针体通孔,9、针尖。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蒋国良,未经蒋国良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3391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可双面使用的石材桌面
- 下一篇:枢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