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新型异径滚轴圆织机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33964.1 | 申请日: | 2007-02-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0995423Y | 公开(公告)日: | 2007-12-26 |
发明(设计)人: | 张云满;张文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文俊 |
主分类号: | B27J1/02 | 分类号: | B27J1/02 |
代理公司: | 合肥金安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金惠贞 |
地址: | 231131安徽省合肥***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新型 滚轴 圆织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塑料编织袋加工设备,即圆织机。
背景技术
以往的滚轴圆织机在实际生产中,存在以下不足:由于滚轴和梭子底板为滚动摩擦,在机器运行过程中,经丝经常缠绕在滚轴上而发生断丝,由于经丝绕断后仍缠绕在滚轴上,跳杆不能回弹,造成停经无法实现正常停机。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经丝不缠绕滚轴的新型异径滚轴圆织机。
具体的结构改进方案如下:
新型异径滚轴圆织机,包括主机,牵引机构,经丝输送机构,筒子架和卷布机构,其中主机包括机架、传动系统、底圈、下滑块、上滑块、下门圈、滚轴定距套、上门圈、尺码环、推进器、梭子、滚轴、跳杆和凸轮,上门圈和下门圈轴向之间均布着滚轴和滚轴定距套,其特征在于:
所述滚轴为异径滚轴,异径滚轴中部为内凹的腰鼓形,且两侧分别设有挡丝杆,且挡丝杆上、下端分别连接着上门圈和下门圈。
所述两根挡丝杆位于上门圈和下门圈内径处的异径滚轴两侧,挡丝杆直径范围为φ2~φ2.8mm,挡丝杆与异径滚轴之间的间隙范围为1~1.5mm。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在原有滚轴圆织机的基础上,把原有的滚轴改为异径滚轴,所说的异径滚轴为滚轴外圆具有不同直径,在异径滚轴与上、下门圈联接处安装有轴承,轴承顶端采用内六角平端紧定螺钉固定,在上门圈的外圆面设置一个紧定螺钉避免内六角平端紧定螺钉在运行过程中因振动而出现退出现象。在滚轴的旁边设有一根防绕丝的挡丝杆,以避免经丝与异径滚轴接触,从而更好地避免断经丝。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1、由于挡丝杆和异径滚轴的存在,能有效地防止经丝缠绕在异径滚轴上,从而减少断经丝;2、滚轴的分布密度较大,梭子运行平稳,这样织出的布面平整,机器的噪声大大降低。本实用新型适用范围为四梭至十二梭圆织机。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的整机结构图,
图2本实用新型的主机结构图,
图3为上、下门圈和异径滚轴装配示意放大图,
图4为图3的A向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
新型异径滚轴圆织机包括主机1、牵引机构2、经丝输送机构3、筒子架4和卷布机构5,见图1。其中主机包括机架6、传动系统7、底圈8、下滑块9、上滑块10、下门圈11、滚轴定距套12、上门圈13、尺码环14、推进器15、梭子16、滚轴17、跳杆18和凸轮19,上门圈13和下门圈11轴向之间均布着滚轴17和滚轴定距套12,滚轴定距套12套装在滚轴定距20上,用来保证上门圈13与下门圈11的距离,滚轴17的上、下端通过轴承安装在上门圈13和下门圈11之间,为活动配合,为避免在运行过程中轴承发生上下串动,在其上面装有内六角平端紧定螺钉,见图2。
滚轴17为异径滚轴,异径滚轴中部为内凹的鼓形,且两侧分别安装有挡丝杆21,且挡丝杆21上、下端分别连接着上门圈13和下门圈11,见图3和图4。
两根挡丝杆21位于上门圈13和下门圈11内径处的异径滚轴17两侧,挡丝杆21的直径范围为φ2~φ2.8mm,挡丝杆与异径滚轴之间的间隙范围为1~1.5mm。其作用为减少经丝与异径滚轴的接触,从而使断经丝的几率大大减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文俊,未经张文俊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3396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数控车床主轴箱装置
- 下一篇:一种塑料圆织机棕杆滚轮导向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