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锅底立体传热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34441.9 | 申请日: | 2007-02-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11485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1-23 |
发明(设计)人: | 田新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田新荣 |
主分类号: | F28F13/00 | 分类号: | F28F13/00;A47J27/02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4343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锅底 立体 传热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餐饮炊具锅或工业用锅炉的锅底立体传热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所售的餐饮炊具锅或工业用锅炉,其锅底是平滑的,现有技术平滑的锅底总是被动地等着火焰的某部分从表面舔刮而过,从中吸取一部分热能,而大部分飘荡不定稍纵即逝的热能只好放任自流。与此同时自由燃烧的火焰,免不了有光、热辐射散失,本身的热膨胀和外界气流的裹挟,也会在瞬间把它降解成无效的热气流分散掉。因此,现有技术的锅体热能量利用率极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克服上述缺点的,能主动及时地吸收更多的热能,并传递于被加热物质,从而使单位燃料获得较高效率的一种锅底立体传热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该装置,含锅体,其特征在于:在锅体的底部设有数根吸热片。
所述的一种锅底立体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配在锅底外面的数根吸热片,从锅底中心向外四周分布,呈放射状排列。
所述的一种锅底立体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配在锅底外面的数根吸热片,呈“川”字状排列。
所述的一种锅底立体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在锅体的底部内面设有与底部外面所设的数根吸热片相对应的放热片。
所述的一种锅底立体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呈放射状排列或是呈“川”字状排列之一的数根吸热片通过环架、连接扣、数根连接条固定在锅体上。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的有益效果:
本装置使热量在传导、辐射、对流三条道上留得住、输得出,能穿透、分割、屏蔽锅底的整个火焰,在热能高度集中的区域,以额外增加数倍于锅底的吸热面积,深入各层面里更多的俘获热能,并利用锅金属热良导体性,迅速将所获热能传递给锅体内表面,以致赢得时间与效率。
本装置特别是用于工业用锅炉,可以在锅体的底部内面设有与底部外面所设的数根吸热片相对应的放热片,吸热片将所吸之热能直接传给了放热片,水可以就近获得热能。如城际间的物流通道,人际间的信息通道一样,吸热片将吸收的热量,立即通过放热片释放,完全打破了原有锅底平滑面的局限低效性。同时,也增加了锅的结构强度。
本装置的吸热片呈放射状或呈“川”字状排列,其优点一是不闷火;二是便于清洁污垢。
附图说明:
图1为图2的仰视图;图2为民用铁锅采用本装置的主视图;
图3为图4的仰视图;图4为民用圆柱形平底锅采用本装置的主视图;
图5为图6的仰视图;图6为工业用锅炉采用本装置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如图1、图2所示,在民用铁锅的锅体1的底部外面连体设有数根吸热片2,配在锅底外面的数根吸热片2,从锅底中心向外四周分布,呈放射状排列。
实施例2:如图3、图4所示,配在锅底外面的数根吸热片2焊接在环架4上,环架4通过1-2个圆环,将数根吸热片2焊接在其圆环上,将数根吸热片2构呈“川”字状排列或是放射状排列;制一个与圆柱状锅外径相吻合的圆环,在此圆环上设有连接扣5,再在固定吸热片2的圆环与配锅外径的圆环之间均布焊接数根连接条6,通过连接扣5固定在锅体1的外周上。
实施例3:如图5、图6所示,当本装置配在工业用锅炉时,在锅体1的底部内面设有与底部外面所设的数根吸热片2相对应的放热片3。数根吸热片2、放热片3可通过焊接方式将其固定在锅底的内、外面上,吸热片2、放热片3可以是“川”字状排列或是放射状排列的任意一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田新荣,未经田新荣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3444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