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螺旋锥型浸入式纳米/远红外线节油器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34640.X | 申请日: | 2007-02-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00194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8-13 |
发明(设计)人: | 郭一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新康电脑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M27/00 | 分类号: | F02M27/00;F02M27/02;F02M27/04;F02M27/06 |
代理公司: |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马明渡 |
地址: | 215011江苏省苏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螺旋 浸入 纳米 红外线 节油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内燃发动机(比如汽车的汽油发动机或柴油发动机)使用的节油器。特别涉及一种浸泡于油箱燃油中的浸入式纳米/远红外线节油器。
背景技术
当今世界,石油资源日渐紧张,燃油价格居高不下,各国政府都在大力倡导节约能源。顺应目前世界各国的节能趋势,人们开发出了多种内燃发动机节油器。
目前,市场上常见的节油器主要有外环型和联接型两种。外环型节油器一般由两个半圆环型节油部件组成,使用时将两个节油部件在汽车发动机输油软管道某段的外径上进行拼合,以包围输油软管外径的方式对软管内流动的燃油产生作用。这种节油器通常利用强磁场或/和远红外线活化原理,达到节油目的。联接型节油器一般设计有一个节油通道,使用时拼接在输油软管道中,当燃油流经该节油通道时,利用强磁场或/和远红外线活化原理对燃油进行活化,起到节油效果。
然而,这两种节油器存在的共同缺陷是:1、当燃油流经节油器时,强磁场或/和远红外线才能对流经的燃油产生活化作用,而对未流过的燃油不产生作用。2、由于以上原因,节油器对燃油的作用时间非常短暂,活化效果受到限制,影响节油效果,尤其对外环型节油器来讲,由于输油软管的隔离作用,明显减弱了强磁场或/和远红外线对燃油的活化效果。为此,如何直接有效利用现有的节油理论来设计一种节油效果更好的节油器产品是本实用新型研究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螺旋锥型浸入式纳米/远红外节油器,其目的是要利用现有的节油理论来设计一种节油效果更好的节油器产品,以解决人们对节约能源的迫切需要。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第一种技术方案是:一种螺旋锥型浸入式纳米/远红外线节油器,包括一组燃油活化陶瓷球或块,这一组燃油活化陶瓷球或块穿设于一锥形多层螺旋软钢丝支架上,形成一锥形多层螺旋塔。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第二种技术方案是:一种螺旋锥型浸入式纳米/远红外线节油器,包括一组燃油活化陶瓷球或块,这一组燃油活化陶瓷球或块穿设于一锥形多层螺旋软管中,形成一锥形多层螺旋塔。
上述技术方案中的有关内容解释如下:
1、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燃油活化陶瓷球或块可以采用下列四种之一:
(1)、纳米陶瓷球或块;
(2)、远红外线陶瓷球或块;
(3)、纳米陶瓷球和远红外线陶瓷球或块;
(4)、纳米/远红外线陶瓷球或块。
其中,所述纳米陶瓷球含有纳米金属氧化物材料。所述远红外线陶瓷球可以为圆球或其它几何形状,并含有远红外线材料。所述纳米/远红外线陶瓷球可以为圆球或其它几何形状,并含有纳米材料和远红外线材料的混合材料。这些都是现有公知技术。
2、上述方案中,为了在铁质油箱底面上固定,将锥形多层螺旋软钢丝支架底层穿进一串强磁场球或块;或者将锥形多层螺旋软管底层穿进一串强磁场球或块,使节油器底层吸附固定在铁质油箱底面上。
3、上述方案中,为了在非铁质油箱底面上固定,将锥形多层螺旋软钢丝支架底层穿进一串设有防油粘贴片的球或块,或者将锥形多层螺旋软管底层设有防油粘贴片,使节油器底层通过防油粘贴片固定在非铁质油箱底面上。
4、上述方案中,所述锥形多层螺旋软管可以为金属软管或非金属软管。
5、上述方案中,为了使节油器方便从油箱中取出,在锥形多层螺旋塔的顶端还设有吊绳,使用时从油箱的加油口钩出吊绳。
6、上述方案中,如果需将节油器放入油箱,可将节油器锥形多层螺旋塔的一端先放入油箱口,然后不断旋转即可将节油器整体放入油箱。节油器进入油箱后,吊动节油器的顶端的吊绳,使节油器大头平稳吸附固定在油箱底面。如要取出节油器,可将顶端吊绳拉出并不断旋转,即可将整个节油器取出。
7、上述方案中,在实际使用时可以在油箱中浸入一个或数个节油器均可。
8、上述方案中,螺旋软钢丝或螺旋软管的两头均有螺纹,该螺纹与螺帽配合构成封头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新康电脑科技(苏州)有限公司,未经新康电脑科技(苏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3464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二元杀虫剂组合物及其应用
- 下一篇:新型渔业用灭虫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