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超声波异纤清除分拣机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34653.7 | 申请日: | 2007-02-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27216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2-27 |
发明(设计)人: | 周济恒 | 申请(专利权)人: | 周济恒 |
主分类号: | D01G5/00 | 分类号: | D01G5/00 |
代理公司: | 无锡市大为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殷红梅 |
地址: | 214001江苏省无锡***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超声波 清除 分拣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超声波异纤清除分拣机,具体地说是用于纺纱厂清花车间的原棉异物探测,属于纺织机电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纺纱厂清梳车间的原棉异性纤维清除通常是通过CCD摄像头摄像采样或采用紫外线技术或光电技术对白色异纤清除。利用DSP进行高速数据处理,通过工控机总体协调控制相应外围设备剔除不符合标准的杂质,并可实时显示管道中流动的棉花。由于CCD摄像头在摄像过程中,“三丝”如果被棉花包在中间,就很难拍摄到,如果将棉花打成网状,易对棉的纤维造成损伤,并且在摄像过程中的机械结构繁琐复杂,制造成本高,价格昂贵。若采用紫外线技术、光电技术,虽对白色异纤清除效果有所提高,但检测手段单一,不能起到检测优势互补作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之处,从而提供一种超声波异纤清除分拣机。其超声波信号能穿透原棉,棉花吸收超声波发射信号的能量大,而白色异纤等物质相对密度大,吸收超声波信号的能量小,因此反射不同强度的超声波信号,容易将原棉表面及里面的异纤排除;能有效自动分离纺织厂原棉中的异性纤维,消除杂质,除杂率高,精度高,并能使正常的无异纤棉经出棉风管流出。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解决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主要采用顶部进棉风管与壳体顶部进棉开口连接,下沿连接有机玻璃,有机玻璃安装在壳体顶部和中部风管之间,驱动电路板、数控电路板、编码接口电路板分别安装在高速驱动阀下面,驱动高速驱动阀通断,风扇安装在高速驱动电磁阀的侧面,储气罐安装在壳体内底部风管上或中部隔板一侧,灯管分别安装在壳体前后有机玻璃上侧,光电传感器及支架分别安装在壳体前后有机玻璃上侧,紧邻灯管中部,传感器信号电路板分别安装在传感器架上,中部风管位于壳体内中后部,中部隔板与中部风管底部齐平,废棉箱位于壳体后下部,上接中部风管,底部风管位于壳体底部,气动门位于废棉箱底部,不间断电源安装在中部隔板上,信号控制电路板安装在工控机上部,电源板安装在信号控制电路板旁边,工控机安装在壳体内中部隔板上。特征是超声波传感器安装在壳体内顶部进棉风管一侧,超声波信号电路板安装在超声波传感器下部,灯管驱动器安装在壳体内部两侧挂架上,高速驱动电磁阀安装在壳体前面有机玻璃下侧。
本实用新型与已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紧凑,合理;由于系统采用超声波发射信号,同时又结合光电扫描技术,二道检测关卡,精度高,清除效率高,超声波能穿透棉花,能将白色及其它异纤清除;无论它在棉花的表面还是夹在棉花的中间,反射不同强度的超声波信号,容易将棉花表面及里面的异纤排除;由于配有56只高速驱动阀及44对88只超声波传感器、224只光电传感器,能连续高效进行超声波与光电相结合检测;探出率良好时不低于85%,分辨率不小于1CM2,输梳流量不大于18m/s,在线产量1000kg/h(可调);用途广,可与多种品牌的清花设备联合使用,可清除白色丙纶丝、布片、鸡毛、头发、皮革、油棉、木屑、绳索、纸张、麻丝等。
附图说明
图1、图2、图3分别为本实用新型结构外形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内部结构主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内部结构侧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系统控制结构方框原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光电传感器信号电路方框原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数控电路方框原理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驱动电路方框原理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编码接口电路方框原理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信号控制电路方框原理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超声波传感器板方框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本实用新型将结合附图中的实施例作进一步描述:
本实用新型主要由显示器1、前门2、报警灯3、出棉风口4、配电箱5、后上侧门6、废棉排除口7、观察窗8、顶部进棉风管9、超声波传感器10、超声波信号电路板11、有机玻璃12、灯管驱动器13、高速驱动电磁阀14、驱动电路板15、灯管开关16、储气罐17、灯管18、光电传感器及支架19、光电传感器信号电路板20、中部风管21、中部隔板22、废棉箱23、底部风管24、气动门25、底座26、不间断电源27、数控电路板28、编码接口电路板29、风扇30、信号控制电路31、电源板32、工控机33、壳体34等组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周济恒,未经周济恒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3465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