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热水器用防电盒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34794.9 | 申请日: | 2007-02-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32281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3-05 |
发明(设计)人: | 徐祥英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祥英 |
主分类号: | F24H9/20 | 分类号: | F24H9/20 |
代理公司: | 昆山四方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盛建德 |
地址: | 215300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热水 器用 防电盒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热水器防触电装置。
背景技术
人体在使用热水器时全身潮湿,电阻很低,很小的泄漏电流就可能发生生命危险。电热水器的安全问题关系到用户的生命,因此,安全技术是电热水器的核心技术。随着漏电保护器的普及应用,电热水器本身的漏电问题得到了很大的改善。许多消费者包括厂商认为,电热水器的安全问题已经得到了解决。然而,从近年来居高不下的事故原因分析,发生事故的电热水器大部分都是合格的!合格的电热水器也会伤人?据中国家电研究院副院长邴旭卫介绍:中国电热水器的安全标准是等同采用欧洲的IEC(国际电工委)标准,这个标准建立的前提是用户家中的接地系统必须良好,热水器的安全问题关系到用户的生命。由于许多老式住房电路接地不可靠,消费者在装修过程中由于电器线路配置不合理导致接错线、漏电的现象较多,造成用电环境不佳。而目前国内外电热水器上普遍采用的漏电保护器仅仅解决了产品本身的安全问题,对于外部环境引入的水带电等洗浴的安全隐患是不起作用的,使人体面临可能发生触电的隐患。因此仅保证产品安全,不能达到对人体实现全面有效的保护。现市场上已经出现了一些产品通过增加防电的装置以达到安全目的,但在实际的使用中都不同程度存在下述问题,如:漏水、流量过小、成本较高等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热水器用防电盒,该电热水器用防电盒结构简单、成本低及工作可靠。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热水器用防电盒,包括一面呈开口的盒体、盒盖、热水软管和冷水软管,热水软管和冷水软管为绝缘软管,热水软管和冷水软管呈弯曲状设于盒体中,盒盖固设于盒体开口,盒体上设有两个热水软管出口孔和两个冷水软管出口孔,热水软管的两端端口分别连通于盒体上的两热水软管出口孔,冷水软管的两端端口分别连通于盒体上的两冷水软管出口孔。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
热水软管和冷水软管的长度在90CM-120CM之间。
热水软管和冷水软管为硅橡胶材料制成。
热水软管和冷水软管在盒体中弯曲成若干个∩型和∪型依次首尾相接。
热水软管出口孔和冷水软管出口孔上固设有露出于盒体外的连接接头,这样可方便地与外界连接,冷、热水软管两端端口分别连接相通于对应连接接头。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例的使用方法是:冷水软管一端口连通电热水器的冷水进水口、另一端口连通自来水进水端,热水软管一端口连通电热水器的热水出水口、另一端口连通用户热水使用端,当电热水器发生漏电并同时接地不良时,仍可确保使用者安全使用热水;因本例的盒体可单独拆卸,故当核心部件冷、热水橡胶软管老化后可方便更换,从而可有效避免因恶劣的使用环境导致产品发生漏水现象,且本例中所用冷、热水软管的管径比相对在螺旋式、蚊香式防漏电器中的管径大,从而可避免因其流道过小产生过多的污垢而影响出水量;总而言之,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成本低、出水量大及工作可靠。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种电热水器用防电盒,包括一面呈开口的盒体7、盒盖8、热水软管6和冷水软管5,热水软管和冷水软管为绝缘软管,热水软管和冷水软管呈弯曲(弯曲是为了缩小盒体体积,如为直线状则失去意义)状设于盒体中,盒盖通过螺钉固接于盒体开口,盒体上设有两个热水软管出口孔3和两个冷水软管出口孔1,热水软管6的两端端口分别连通于盒体上的两个热水软管出口孔3,冷水软管5的两端端口分别连通于盒体上的两个冷水软管出口孔1。
热水软管和冷水软管的长度在90CM-120CM之间。
热水软管和冷水软管为硅橡胶材料制成。
热水软管和冷水软管在盒体中弯曲成若干个∩型和∪型依次首尾相接。
热水软管出口孔和冷水软管出口孔上固设有露出于盒体外的连接接头,这样可方便地与外界连接,冷、热水软管两端端口分别连接相通于对应连接接头。
在本例中,热水软管6的两端端口也可分别穿设过盒体上的两个热水软管出口孔3并露出于盒体外,同样冷水软管5的两端端口也可分别穿设过盒体上的两个冷水软管出口孔1并露出于盒体外,在这种情况下,冷、热水软管5、6的两端端口分别须事先设置与外界相配的连接接头,同样为本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祥英,未经徐祥英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3479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