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拖把清洁挤干器及适于挤压的拖把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35204.4 | 申请日: | 2007-03-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05649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1-16 |
发明(设计)人: | 周土根 | 申请(专利权)人: | 周土根 |
主分类号: | A47L13/50 | 分类号: | A47L13/50;A47L13/58;A47L13/20 |
代理公司: | 常州市天龙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周建观;张云 |
地址: | 213002江苏省常州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拖把 清洁 挤干器 适于 挤压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拖把清洁装置及适于挤压的拖把。
背景技术
现有的拖把清洁挤干器包括水池和挤干篓,挤干篓装在水池上。使用时,先将拖把在水池内清洗,然后将湿拖把放入挤干篓中进行挤干。这种拖把清洁挤干器存在以下不足:手挤拖把操作比较费力,且挤水效果不好。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用于挤干操作,挤水省力的拖把清洁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于挤压的拖把。
为了达到上述第一目的,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种技术方案是,一种拖把清洁挤干器,包括水池和挤干篓,挤干篓装在水池上,水池具有排水口,水池上固定连接有撬支座。
为了达到上述第一目的,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种技术方案是,一种拖把清洁挤干器,包括水池和挤干篓,挤干篓装在水池上,水池(1)具有排水口(1-3),水池上固定连接有铰支座,铰支座上铰接有压杆。
为了达到上述第二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适于挤压的拖把,包括拖把布,拖把布固定架和拖把柄,拖把柄上设有承压件。
采用第一种技术方案后的拖把清洁装置,由于水池上固定连接有撬支座,因此,在挤干操作时,先用手拿一根压杆,使压杆一端限制在撬支座上,压杆中部压在已放入挤干篓中的拖把上,即压杆对拖把柄的承压件施压,能方便、省力地将拖把中的水挤出,挤水效果好。
采用第二种技术方案后的拖把清洁装置,由于水池上固定连接有铰支座,铰支座上铰接有压杆,当将拖把置于挤干篓中时,压杆能与拖把柄相抵压,压杆与铰支座连在一起的好处是,不但能省力地将拖把中的水挤出,而且操作更方便。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的拖把,由于拖把柄上设有能与压杆相抵压的承压件,所以适于挤压操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拖把清洁挤干器第一个实施例在放拖把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在未放拖把时的俯视图;
图3是图1的带局部剖视的右视图;
图4是图3在挤拖把时的状态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拖把清洁挤干器第二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拖把清洁挤干器第三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适于挤压的拖把的立体结构分解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适于挤压的拖把中的一种承压件的立体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给出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如图1、2、3、4所示,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实施例,一种拖把清洁挤干器,包括水池1和挤干篓2,挤干篓2装在水池1上,水池1具有排水口1-3,水池1上固定连接有撬支座3。
如图1、2、3、4所示,撬支座3呈倒“L”形。
如图1、2、3、4所示,挤干篓2是倒锥形挤干篓。
如图1、2所示,水池1包括洗涤池1-1和挤干排水池1-2,挤干篓2位于挤干排水池1-2上方。洗涤池1-1与挤干排水池1-2也可以合而为一。
如图5所示,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实施例,撬支座3是开有孔3-1或侧向豁口的板件。其余结构与上述第一个实施例相同。使用时,将压杆4的一端插在撬支座3的孔3-1中或侧向豁口中撬动即可。
如图1所示,洗涤池1-1和挤干排水池1-2的排水口1-3均与排水管1-4相接通。
如图6所示,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三个实施例,一种拖把清洁挤干器,包括水池1和挤干篓2,挤干篓2装在水池1上,水池1具有排水口1-3,水池1上固定连接有铰支座7,铰支座7上铰接有压杆4。
如图1、3、4、7所示,一种适于挤压的拖把,包括拖把布5-1,拖把布固定件5-2和拖把柄5-3,拖把柄5-3上设有承压件6。承压件6能与压杆4相抵压。
如图1、7、8所示,承压件6包括与拖把柄5-3连接的安装部6-1和承压部6-2。
如图7所示,承压件6的承压部6-2的承压面6-2-1是弧面。承压件6的安装部6-1是由两个哈夫块连接而成。
如图8所示,承压件6的安装部6-1是一个带安装孔的连接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周土根,未经周土根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3520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