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动葫芦前制动手动释放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35218.6 | 申请日: | 2007-03-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10479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1-23 |
发明(设计)人: | 金惠君;陶敏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阴凯澄起重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6D5/24 | 分类号: | B66D5/24 |
代理公司: | 江阴市同盛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唐纫兰 |
地址: | 214434***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动葫芦 制动 手动 释放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动葫芦,尤其是涉及一种电动葫芦前制动手动释放装置。主要用于船用电动葫芦的手动释放。属起重机械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本实用新型作出以前,传统的电动葫芦均无手动释放装置。在停电或者出现电气故障等紧急情况的时候,其升降功能就会失效,尤其在起吊重物的过程中,突遇停电等紧急情况,重物悬吊在半空中,无法释放下来。如若电动葫芦制动失灵,重物将在没有任何制动的状态下下降(自由落体),因此其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所吊物品也会损毁,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一种无需电力、操作简单、安全可靠的电动葫芦前制动手动释放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电动葫芦前制动手动释放装置,包括:支承架、拉杆、螺母、手柄和拉套,所述拉杆垂直穿接于支承架中心,拉杆左端连接拉套,所述手柄上端与支承架相连,中间套置于拉杆右端,拉杆内、外侧的手柄上旋置螺母。
本实用新型电动葫芦前制动手动释放装置,所述拉套通过轴承连接于拉杆左端。
本实用新型电动葫芦前制动手动释放装置,所述拉套内孔左端设有内螺纹,相应于该内螺纹,与之相配合的电动葫芦电机的机轴右端设置有外螺纹,且电动葫芦的机壳右端中心开设有穿孔。
工作原理:该手动释放装置用于制动时电动葫芦电机轴往前运动的电机。手动释放装置操作时,应先将手柄右边拉杆上的两个螺母松开,将拉套穿过电动葫芦电机机壳右端中间的穿孔与电机机轴的右端通过螺纹拧紧。在此期间,手柄左边拉杆上的螺母应相应调节,调节完毕后,向右拉动手柄,由于电机机轴与拉套拧在一起,机轴向右运动,电机的制动环也跟着向右运动,制动环对电机失去制动作用,电机由于物体的重力转动,重物下放。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当电动葫芦在起吊重物发生停电或其他紧急情况时,可以不需使用电力,使用本装置把重物缓慢下放到地上。使用方便,提高了电动葫芦使用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电动葫芦前制动手动释放装置的总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支承架1、拉杆2、螺母3、手柄4、拉套5、机轴6、制动环7、穿孔8、轴承9、电机10。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为一种电动葫芦前制动手动释放装置,主要由支承架1、拉杆2、螺母3、手柄4和拉套5组成。所述支承架1固定连接于电动葫芦机壳右端,拉杆2垂直穿接于支承架1中心,拉套5通过轴承9连接于拉杆2左端,拉套5内孔左端设有内螺纹,相应于该内螺纹,与之相配合的电动葫芦电机10的机轴6右端设置有外螺纹,且电动葫芦的机壳右端中心开设有穿孔8,手柄4上端与支承架1相连,中间套置于拉杆2右端,拉杆2内、外侧的手柄4上旋置螺母3。
本实用新型手动释放装置必须断续操作,缓慢释放,严禁连续释放操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阴凯澄起重机械有限公司,未经江阴凯澄起重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3521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