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针刺非织造材料均匀针迹的生产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35466.0 | 申请日: | 2007-03-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71436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6-11 |
发明(设计)人: | 周一江;鞠永农;丁平;徐祥;柳红春;尹建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省仪征市海润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4H18/00 | 分类号: | D04H18/00 |
代理公司: | 扬州苏中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孙忠明 |
地址: | 211400***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针刺 织造 材料 均匀 生产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针刺非织造材料均匀针迹的生产装置,属于针刺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针刺非织造材料纤维加固,通常是用截面为三角形等棱边带有钩刺的针纤维网进行反复穿刺,刺针上的钩刺就带住纤维网表面和里层的一些纤维随刺针穿过纤维层,刺针回升时因钩刺是顺向,被带入的纤维脱离钩刺以近乎垂直的状态留在纤维网内,使纤维在运动中相互缠结及对纤维网产生一定的压缩,从而制成了一定厚度、一定强度的针刺非织造材料。目前国内用于加工未经加固的纤维网的预针刺机一般由主电机经传动机构带动的偏心轮、偏心轮带动的连杆机构、连杆机构下的装有刺针的针板、针板上的针板梁、针板下的剥网板和托网板以及一侧的压网罗拉式或压网帘式夹持喂入机构和压辊式输出机构构成;主针刺机绝大多数都只配压辊式输出机构而不配置夹持式喂入机构。偏心轮连杆机构带动装有刺针的针板上下运动,来达到对被加工的纤维网实施加固的目的,剥网板用于挡住纤维网,使刺针顺利地从纤维网中退出,托网板起保持刺针与纤维网间的相对距离作用,使刺针与纤维网保持一个确定的穿刺深度。针刺非织造材料有两项重要参数,即针刺密度和针刺深度,合理选用上述两项工艺参数即可制造出各类不同品种、不同要求的针刺非织造材料。所谓针刺密度,是指纤维网在单位面积上受到的理论针刺数(单位:刺/mm2);所谓针刺深度,是刺针穿刺纤维网后突出在纤维网外的长度(单位:mm)。目前国内外各针刺机制造厂商所生产的针刺机纤维网通过针刺区时的输送速度都是匀速移动,针刺频率在正常工作状态下理论上也是恒定的,但在实际的生产中,现有的各类针刺机存在不能始终保持针刺非织造材料均匀的针迹,还存在因刺针对纤维网的穿刺运动是间隙式的,而积极式的输送牵引机构又决定纤维网通过针刺区的速度是连续的。当刺针还未从纤维网中抽出时,针刺区与输出牵引点间的纤维网受到强力的牵伸作用,造成了牵伸的不均匀。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各类针刺机因其结构因素决定了针刺非织造材料生产设备不能保持制造出始终稳定针迹均匀的针刺非织造材料的不足,提供一种针刺非织造材料均匀针迹的生产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针刺非织造材料均匀针迹的生产装置,包括预针刺机和主针刺机,预针刺机由主电机经传动机构带动的偏心轮、偏心轮带动的连杆机构、连杆机构下的装有刺针的针板、针板上的针板梁、针板下的剥网板和托网板以及一侧的压网罗拉式或压网帘式夹持喂入机构和压辊式输出机构;主针刺机由主电机经传动机构带动的偏心轮、偏心轮带动的连杆机构、连杆机构下的装有刺针的针板、针板上的针板梁、针板下的剥网板和托网板以及一侧的压辊式输出机构,其特征是所述的装置还包括由可编程控制器、伺服控制器及触摸屏组成的控制系统;所述的主针刺机设置压辊式夹持喂入机构,所述的预针刺机的压网罗拉式或压网帘式夹持喂入机构和压辊式输出机构及所述的主针刺机的压辊式夹持喂入机构和压辊式输出机构均采用伺服电机驱动;预针刺机、主针刺机中主电机的传动机构主轴上设置的传感元件接伺服控制器的输入端,伺服控制器的输出端接伺服电机。
本实用新型是对现有针刺机的改进,预先通过计算机模拟计算,找出非织造材料为取得均匀针迹在同一布针方式,不同步进量状态下的理论针迹,根据不均匀理论针迹的分布状态,编制相应的控制程序,将过疏或过密处的针刺落点位置作调整,使在该步进量下的理论针迹趋于均匀,然后通过配置夹持式喂入机构和压辊式输出机构,对输入、输出机构配置伺服电机,在控制程序的作用下实施有控制的间隙输出,达到纤维网表面针迹的均匀,为解决原针刺机在连续输出过程中当刺针还未从纤维网中抽出时,针刺区与输出牵引点间的纤维网会受到强力的牵伸问题。均匀针迹针刺机的输出运动实施步进控制,同时与针刺运动的主电机实施同步控制,当刺针退出纤维网并缩进剥网板工作表面后伺服电机驱动,至刺针退到最高点开始下一个针刺运动循环时输出运动结束。输入运动与输出运动同步,以确保输送运动的最小张力及步进量的精确控制,本实用新型适用于单针板下刺、上刺;双针板下刺、上刺、异位对刺、同位对刺、同位交叉刺;组合针刺等,有利于提高针刺非织造材料的质量,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控制系统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主针刺机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预针刺机结构示意图之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省仪征市海润纺织机械有限公司,未经江苏省仪征市海润纺织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3546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